APP下载

略谈广播主持人存在的问题

2009-12-21

新闻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广播问题

韩 璐 于 磊

【摘要】随着新媒体发展,在当下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媒体积极寻求对策以期东山再起,而广播主持人自然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本文分析当下广播节目主持人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厘清广播媒体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促进广播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广播 广播主持人 问题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和电视媒体相比,这既是广播的优势又是广播的劣势。广播不能像电视那样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来补充语言的不足或者增强现场感,它只能依赖各种各样的声音,如广播主持人的话语、背景音乐、音响效果等,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影响广播节目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内容是否权威,形式是否新颖活泼,策划是否到位等,但是节目最终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主持人的影响力。正如多届“中国广播奖”评委张君昌曾说过:“媒体品牌具有明显的人格化特点,节目主持人是品牌的代言人,是构成品牌的人格化符号,应当作为无形资产进行培养和保护。品牌的发展过程,也是节目主持人的成长过程,二者相伴相生,一荣俱荣,一毁俱毁。”①广播主持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广播媒体积极寻求对策,首先是从观念上完成了从“媒体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并以受众和市场的需求为契机先后开办了经济台、交通台、文艺台、信息台、音乐台等专业台。电台数量的增多带动了对主持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新加盟的主持人也为广播媒体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广播主持人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才”足“德”乏

目前,广播主持人,只有少数是科班出身,大部分是从社会上各行各业选拔出来的,只经过了短期的强化训练就开始主持节目。部分主持人小有名气后便开始“耍大牌”,以“贡献较大”为由不切实际地要求高报酬,自己不屑于学习和钻研,严重了影响了整个广播主持人队伍的素质建设。

这种现象不仅与广播主持人个人素质有关,也与培养机制有关。不论是对选拔出来的主持人进行短期的强化训练,还是对在校的“准主持人”进行长期而系统的教育,现行培养机制的侧重点往往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比如如何驾驭节目,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等,大都是关于业务技巧方面的,而对“德”的要求往往被一笔带过,轻描淡写。

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主持人才能让广播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英雄本色”。广播“主持人立台”的发展趋势也要求我们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主持人队伍,使广大广播主持人能正确对待名利,爱岗敬业,谦虚好学,表里如一。

二、男声女气,女声嗲气

男性美在阳刚,女性美在阴柔。很多广播节目都分别设置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这正是充分利用了两种美的优势及其互补。

多年以来,广播节目一直遵循着男声和女声天然的区别,并因势利导将其优势与节目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期又一期的优秀节目。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播界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七尺男儿拿腔捏调,故作扭捏,扮娇羞状,动不动就扭动着腰肢自称“人家”;清新自然柔美的女声早已落伍,越嗲越时尚,越嗲越流行。这种现象“得益于”港台娱乐节目对大陆媒体的“贡献”。产生于与大陆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下的港台娱乐节目向来以其敢言搞怪、活跃的现场气氛著称。对于看惯了中规中矩的大陆节目的观众来说,这类节目形式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其中主持人夸张、港台特有的语言被认为有趣。很快,港台娱乐节目的影响就从电视扩展到了广播,许多广播主持人开始有意无意地模仿港台主持人的腔调、语气,动不动就是“你好好坏喔”,港台腔风靡一时。内地主持人模仿有过之而无不及,随手打开广播一听,仿佛个个节目都外聘了港台主持人。内地主持人不分青红皂白带着媚俗化倾向刻意模仿,有“东施效颦”之嫌。

三、广播主持人滥用话语权

话语权滥用问题也是目前广播主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持人话语权滥用是对广播节目的异化和庸俗化,不仅损害了主持人形象,而且有损广播事业,其危害性不容低估。

主持人话语权的滥用有以下几种表现:

1、视广播节目为“私有财产”

某节目主持人在上节目之前遭遇出租车司机拒载导致情绪极为糟糕,将这种情绪带到节目中,反复在节目中强调自己“心情很坏”“出租车司机真可恶”“心里非常不痛快”,无形中就将这些负面情绪传染给受众。②广播本是公共空间,该主持人却将其变成了“私有财产”,在这里泄私愤,大发牢骚,公众节目变成了主持人自编自导的声讨会。

2、不考虑受众实际,信口开河

一对男女主持人共同主持的节目是某电台为正在用餐的听众安排的午间娱乐节目。在某次节目中,这对主持人突发奇想,在节目中开设虚拟的“wc.com网站”和“厕所论坛”,引发所谓“厕所文化”的高谈阔论。③许多听众对此惊讶不已:广播、电视在午间用餐时间连某些药品广告都不让播,怎么这个节目还可以这样不管不顾、不分场合、时间地信口开河呢?

3、以“本我”取代“他我”,将个人喜好强加于听众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节目的背景音乐或是一些音乐节目中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播放某一位歌星的所有歌曲。原来是因为主持人对这位歌星情有独钟或者是该歌星又出了新的专辑,所以就不厌其烦地在节目中播了又播,听到尽兴处还会忘乎所以的深情赞叹一番,尽管有时候对歌曲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4、在广播中随意使用生活用语

生活用语可以很随意,甚至是越随意越好。如果日常生活中有人愿意不厌其烦地使用书面语的话倒会让人觉得很别扭。广播虽然是口语体传播,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广播中随意使用生活用语,尤其是那些因为地域原因可能产生歧义的语言。例如,某主持人生活中喜欢用“崩溃”来表达情绪,“高兴”也是崩溃,生气也是“崩溃”,听到最后听众也“崩溃”了;某主持人这样推荐一首歌曲:“这首歌绝对属于能让你稀里哗啦一阵的那种。”简直不知所云。

5、准备不足导致前言不搭后语

不少主持人在本职工作之外还有副业,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鲜有时间做“案头”;另外一些主持人对广播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临场发挥就能将节目凑合过去。某晚间谈话节目中,听众打进热线电话说到自己的困惑苦恼,结果主持人是这样说的:“呃……这个问题……嗯……怎么说呢……”,其抓耳挠腮,欲说还休,不得要领的样子,即使是隔着电波我们都能想象出来。试想一下,听众出于对节目的信赖,鼓起勇气打进电话却得到这样前言不搭后语的回答,他还会再次参与节目吗?

广播主持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听众的收听行为。如今激烈的媒体竞争,广播媒体要走出低谷,主持人无疑是关键。广播主持人应该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上述问题,为广播的再次腾飞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蔡凯如: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②徐莉、毕凤飞: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③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④高歌东:广播语体修辞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⑤青音:听青音,新星出版社,2006

(作者: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少宝

猜你喜欢

广播问题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