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新闻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

2009-12-21甘社会

新闻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语言表达

甘社会

【关键词】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语言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而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其中的一个最基本又最重要的方面。新闻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很能透见记者和编辑的“真功夫”。

为了提高新闻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首先应该定位新闻语言,它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呢?新闻语言是新闻与语言的结合,它具有新闻与语言的双重特征。首先,新闻语言应该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因此,根据新闻写作的时效性与可读性,其语言不但要具有准确性,还要具有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所谓准确,不仅语言与事实本身相吻合,而且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判断。新闻语言的前提,就是要事实准确。而新闻语言的简洁、鲜明、生动,它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对现代信息的需求;二是“用事实说话”,事实是丰富的,动态的,立体的,语言是“看得见”的。其次,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代气息。时代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新闻语言要反映时代的这种发展变化,要考虑读者的时代需求。最后,新闻语言要注重自己的风格。新闻是现实生活的事实表达,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闻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的,新闻语言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和风格来反映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所以,新闻语言要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消息、通讯等各不相同。

那么,怎样提高新闻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朴实精炼的语言更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事件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它并不需要我们用深奥的语言来表述。阅读新闻,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现代社会快餐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新闻事件发生后,作为新闻记者,我们首先就要想到在第一时间以一种快捷的方式将这一事件的信息传递给读者。我们要尊重读者的选择和有限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朴实精炼的语言来适应读者。如2006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新华社所发消息《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通篇文字不算多,却将中国列车首次开上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这一重大事件表述得具体而全面,细致而不落俗套,语言朴实清新,读了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么重大的新闻事件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述,收到的效果极其明显。这篇消息很快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产生的反响可想而知。

提高透视事物本质的能力。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快捷的,突如其来的,有时是出乎人们预料的,这就要求记者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写稿的任务,不仅如此,更重要是要完成准确的、完整的、注重质量的新闻报道任务。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并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堆砌完成的,新闻还要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好的语言表达,还要遵循新闻事件本身的规律,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一时的表象所掩饰,所迷惑。新闻记者与一般受众看待新闻事件的不同之处,就是新闻记者是要将事件了解透彻,然后经过恰当的加工,通过媒体传输给未知的读者。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是要多一分思考和挖掘,透视事物的本质,具有驾驭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记者所采写报道的语言表达才能够充分、准确。如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作品《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堪称“标本”。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是因为它牵出了一个环保话题。当前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兖州市勇于放弃、主动转型的做法,在时代背景下无疑具有标本意义。作者在第一时间抢抓到这一新闻,深入现场采访,透过现象看本质,生动展示了决策中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这一转型做法的重大价值和深刻启迪。

语言表达不应拘泥于形式,应当因事而异,讲究机巧。首先,新闻语言要有针对性,应该根据新闻事件发生的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产生的影响,决定表达方式。事件本身要向读者表达什么,必须有针对性。其次,要有适当性。新闻写作与事件本身相呼应,要恰如其分,不可小题大做,也不可哗众取宠,玩文字游戏。最后,要有丰富性。新闻写作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用词娴熟而生动,文章前后呼应,富有节奏。如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系列报道是《经济日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建设而特别策划的。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科学确定城市河流治理与开发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和手段,使其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对于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这组系列报道,既不拘泥于形式,更有针对性,而且内容丰富,逐步推进,引人共鸣和深思。

提高新闻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非一日之功,记者重视平时的实践和知识积累非常重要。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回避写作之通病,犯“兵家之大忌”:1、忌含糊。语言含糊不清,让人不得要领,这是新闻写作的大忌。2、忌矫饰。新闻不可过于雕饰文字。一个非常明了的新闻事件,我们没必要画蛇添足,过多地修饰和点缀,为什么不可以直奔主题,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清楚呢?矫饰文字,很容易让读者觉得记者和编辑在填充版面,浪费的是读者的时间。3、忌混乱。这里所说的混乱,是指逻辑混乱,违背常理。新闻写作要注意语法、逻辑、修辞。逻辑混乱的新闻报道,只会让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些新闻报道,让读者有一种“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感觉。4、忌空洞。空洞的语言谁也没有耐心阅读,那种讲大话,喊口号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早就已经被人们所唾弃,记者千万不可捡起。

(作者单位:江淮时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语言表达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招教你锻炼出好口才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