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干部眼中的“三农”

2009-12-21王玉珍周贤山

决策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基层干部

王玉珍 周贤山

既要落实国家政策完成上级任务,又要维护农民个体利益以维护农村稳定的局面,基层干部面临双重压力。

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是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织者。为了解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对南京市千名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74份,其中包括141份大学生村官问卷。通过调查,对他们眼中建设新农村的依靠力量和关键工作做了探寻。

农民增收难在何处

从调查情况看,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8050元,但选择8000元以上的只占61.2%,这个数据中还包括一部分收入在8000--8949元的人。乐观估计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数的比重不足55%,这表11月约有45%的农民收入未达到平均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表象掩盖了较大一部分农民收入较低的真实情况,掩盖了农民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农民收入的构成看,调查中,选择农业收入比重达40%--60%以上的占26.2%,而农业收入比重在39%以下的占72.6%,可见,农民收入的大头是农业以外的收入。而选择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的比重占40%--60%以上的有65.7%,表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打工收入,其次是农业收入,再就是财产性收入、农业补贴、转移支付的收入不足总收入的10%等。

由于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的比重不足40%,因此,纯农户收入一般较少,成为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

关于“农民增收的增长点”,有84.2%的基层干部选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选择“土地规模经营”的占51.4%;选择“提升农业的附加值”的占39.6%;选择“农民补贴的增加”的占31.0%;选择“农村专业公司的发展”的占29.7%;选择“农村开发区建设”的占28.9%。

对于“农民增收的主要困难”,选择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没有增收的渠道”(占65.7%)、“没有一技之长”(占56.8%)、“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占52.6%)、“没有专业经济组织”(占33.6%)、“缺乏就业的信息指导”(占29.3%)、“农产品市场风险大”(占27.7%)。

调查表明,对于农民增收的增长点,绝大部分农村干部认为实现农民增收仅仅依靠农村少量土地的农业经营,是非常困难的。这从有65.7%的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占到其年总收入的40%以上可以得到应证。因此,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向城市转移外,更应该就地转移,使他们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减少城市的压力和农民向外转移的成本。

关于“农民创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68.5%的基层干部选择“创业的扶持政策”;选择“启动资金”的占67.2%;选择“专业技术培训”的占65.1%;选择“创业方向的指导帮助”的占48.0%;选择“创业风险的规避”的占20.2%。

调查显示,农民缺渠道、缺技术、缺对市场的了解、缺信息把握、缺抗风险能力,因此,培养出适应现代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而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成为农民创业最需要的元素。

农村工作的难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做好关注点,只有将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落实好解决好,新农村建没工作才能打开局面,落到实处。

在谈到“你在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时,有86.8%的基层下部选择“农民增收的渠道难以拓展”;选择“农民素质低,工作难推进”的占57.1%;“村里债务较多、没财力干事”的占47.3%;选择“农村基层工作缺乏抓手”的占25.7%;选择“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号召力”的占20.5%;选择“领导班子想法不一致”的占7.4%。

调查表明,带领农民致富,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村基层下部工作的重点,这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是相关联的。

对于“在工作实践中,你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有78.4%的基层干部选择“集体经济薄弱问题”;选择“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量流失问题”的占26.0%;选择“基层干部素质问题”的占19.0%;选择“农村工作无法推进”的占12.0%;选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的占10.7%。

值得注意的是,19%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包括基层干部的素质。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一个村或社区的发展仅仅依靠书记和主任,而没有其他干部的支持,很多工作也是难以开展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号召力”的重要内因。

关于“农民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41.6%的基层干部选择“农村道路建设”、41.1%选择“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的占39.9%;选择“孩子读书问题”的占15%。

调查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是农民翘首以盼的,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村庄集体经济薄弱,难以筹措到足够资金。同时,解决农民的技能培训问题,让更多农民具有致富的技术和能力,成为农民当前增收和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回答“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时,有47.3%的基层干部选择“农民收入的提高”;选择“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的占42.3%;选择最关心“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的占27.7%;选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占11.9%;选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占9.2%;选择“村镇建设规划”的占7.3%。

调查表明,基层干部对于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能否在农村贯彻落实有所担心,反映了一些地方在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的农业政策时有所打折。这提醒有关部门,好的惠农支农政策还必须辅之以铁的监督机制,以督促这些政策落实到位、

基层干部的双重压力

在回答“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你感觉压力最大的是什么”时,41.9%的基层干部选择“征地拆迁中的矛盾”;选择“全面小康指标的达标率”的占36.2%;选择“农村贫困户的安置”的占19.7%;选择“招商任务的完成”的占18.4%;选择“农村宗教势力的蔓延”的占3.7%。

基层干部既要落实国家政策完成上级任务,又要维护农民个体利益以维护农村稳定,感到了繁重的工作压力。调查显示,在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部门衡量考核的指标让农村基层干部倍感压力。

这说明这些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农村的现实发展情况,或者说在一定阶段完成这些指标是有难度的,否则只要是“踮一下脚就能摘下的桃子”有准会感到摘取的困难呢?在村下部留下的“重要想法和建议”中,有数位村干部直言,应该取消“多种形式主义的达标、评比活动”,这或许是村干部对这种压力的另一种宣泄。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农村争相招商引资,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优惠条件,并把招商引资的任务分配到村下部个人,从而使基层干部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出了招商引资的任务和压力。

在回答“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你急需解决的问题”时,有62.8%的基层干部选择“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选择“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的占44.3%;选择“提高经济待遇”的占8%;选择“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的占37.6%;选择“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的占34.2%;选择“上级的信任与支持”的占31.8%;选择“责任与权利的匹配”的占21.9%。

农村基层于部既肩负着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重任,也面临着群众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利执行困难的压力,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协调工作,特别是面对农民的直接协调,工作的难度很大。调查也反映出基层干部在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过程中的尴尬地位,党的一些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出现偏差。

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干部三年一任期的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思路具有短期化的倾向,追求短期效应,缺乏长远规划,甚至在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政绩工程、少了一些惠及长远的民心工程。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基层干部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