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乡教育谱新篇
2009-12-21李梦华丁杰万鸿斌
李梦华 丁 杰 万鸿斌
编者按:濮阳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县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反映该县60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展示今天濮阳县教育工作新面貌,本刊派出记者。赴该县进行了专题采访,将教苑中采撷的几朵小花奉献给读者。濮阳县地处豫北,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浑厚,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享有“颛顸遗都”、“帝舜故里”、“中华龙乡”之美誉。近年来,濮阳县咬定“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目标不放松,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政策,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优化了教育环境,成立了教育督导团,建立了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县效能力增设了教育服务组,实行了“五天安静日”和“入校检查备案制度”;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对滩区教师实行了每人每月100元的特殊补贴政策,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更有保障、更有作为、更有前途的新时期。“两基”攻坚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100%,巩固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2%,巩固率达到100%:82.89%以上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100%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毕业率和完成率均达到100%:农村扫除青壮年文盲率达到99.89%,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基础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坚持把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县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为县一中、三中等学校新建教学楼20余栋,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30余栋,并扩建了县一中、三中,顺利实现了两校的高中、初中分离,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招生规模。重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使濮阳县一中顺利地跨入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行列。截至目前,全县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已由2001年的6574人增加到现在的1.3万余人,较好地解决了全县高中教育的瓶颈问题和义务教育出口问题,为今后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全县普通高招上本科线2795人,比去年增加85人,增长3.14个百分点。上省划大专线3933人,上线率53.46%,比去年增长4.68个百分点,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660人,比去年上线人数增长20个百分点。上本科线比率、省划大专线比率在全市五县中均居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投资1500万元,对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彻底改造,并以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职业教育,从而实现了资源优化,提升了办学水平,全县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2009年,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报名779人,上本科线66人,其中微机专业上线人数占全省本科招生计划的1/4,居全省之冠:上省划大专线662人,上线率高达85%,已连续16年在全市名列第一。近五年来,先后举办培训班近百期,培训人员4万余人,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提升、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年底,成功创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获省政府奖金100万元。“创强”成功为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职业教育步入了新的快车道,职业教育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县职业技术学校已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2月13日,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吴公芳校长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唯一代表参加了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教科文卫界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标志着该县职业教育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影响,这是该县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荣誉,为全县职业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年来,濮阳县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省教育厅表彰为“河南省教育宣传先进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