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习者成长的助推器

2009-12-21顾惠芳

江苏教育 2009年18期
关键词:分配错题比例

顾惠芳

[练习设计]系统建构主体需求实践体验

练习不但是巩固所学内容,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再学习的有效载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的练习设计存在着单向度的倾向,练习的效果是即时的、有限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练习设计要变单一性练习为综合性练习。

变知识点的零敲碎打为知识链的系统建构。练习设计中习题的包容量,不仅仅指习题里融合了多少知识点,还要看知识点在练习中是否经过整合生成知识链,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知识类。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内容后。教师设计如下练习:小刚制作了一幅长方形图画。把它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这幅图画四周绘上了美丽的花边,花边的长是104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8:5。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请同学们也动手画一幅画,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家长。这道练习题涉及周长的意义、周长的计算、面积计算、按比例分配这些知识点,只有熟知这些知识,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选择信息进行组合,确定解题步骤,逐步完成解答。在应用按比例分配知识计算长方形的长时,方法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总量×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这也是按比例分配解题的关键之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由一题一点走向了一个集合,感悟到了一类知识的存在。同时,由于需要综合多个知识点灵活应用,其思考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各个知识点也在生成的知识链上复活了。

变外在的统一要求为个体的主动需求。大班化的教学现状。让教学常常显得整齐划一有余,而个性选择不足。我的做法。一是增加分层练习,如在教学中设计基础性、综合性、拓展性的多层次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其中几题进行练习。如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可选择第一层练习和第二层练习。学习能力中等以上的学生可选择第二和第三层练习,甚至可只选择第三层练习。我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全部减免布置的练习,而奖励他们做一至两个思考题,对于这样的练习“只看对的不看错的”。二是增加自我设计练习。除了老师设计的练习以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我设计练习。我校老师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整理错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情况,自己出题自己做。我给全班同学准备了一个“加星本”。上面敲有一个大红的“奖”字,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或设计题目,也可以写数学日记、论文,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凡做对一题或写好一篇日记,就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栏上加一颗红星。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独立的学习者。

变符号化的学习为生活化的实践。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性练习,让符号学习与现实生活接轨。实践性练习的形式很多,如开展调查统计,设计“近视率调查”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几人一组,采访校医和班级同学,调查形成近视的原因,制作成统计图表,并针对班内同学的读写姿势等提出建议。又如进行实践探究,布置学生测算一张纸的厚度,学生不能直接测量,必须应用转化的策略,提取生活经验,先测量一包纸的厚度,再进行计算。

知识链的打造促进了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多样的选择满足了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综合性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分配错题比例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一次函数”易错题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