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书法教育对策初探
2009-12-18李丽
李 丽
摘要:我国现行的教育系统普遍采用西方的学科分类方法,这就造成我国古典艺术教育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文章对我国书法教育的价值进行挖掘以及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商讨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书法教育 本土化 对策
一、书法的教育价值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从古代的“书”,到后来的“书法”,再到现在的“书法艺术”,书法的名称转变,说明书法的教育价值随之改变。
中国古代比较重视书法教育,从童蒙教育重视对识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到成立专门的书法教育机构培养书法人才,再到科举考试以及选拔官吏重视对考生书法水平的考察,这一系列的教育形式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书法教育的地位:“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是古代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书”就是识字和书写的能力,作为“六艺”内容之一,是受教育者最基本的素养要求之一,可看出书法教育的地位是基础性、不可替代的。
书法教育的设置:汉灵帝时设置鸿都门学,进行书法教育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设置秘书机构注重对抄经手的书法培训;隋朝在官学中设置书学,书学属于五大官学之一。历史上的书法教育以及书法课程的设置是官方行为,其规范性对书法教育的实施起到了保护作用。
书法教育的规模:隋朝的书法教育已经具有系统、规模化的特征,《隋书》卷28:“各置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书法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书法的教学情况:唐代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书法教学体系,《新唐书》卷44谈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书,日纸一幅,间习实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学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对书法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极大的促进了书法教育的系统化。
学习书法,体会书法笔画的节奏美、结体的形式美和书家的人格美,达到陶冶情操、提高欣赏能力的作用。现代学校教育中彰显书法的审美价值是书法的主要教育价值,认识和理解书法艺术性的审美价值,创造书法的新时代风格和突显书法的艺术性是书法教育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大趋势。
二、书法教育的现状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我国传统的六艺教育也随之弱化,硬笔工具的普及使传统的书法教育在短时间内被学校废除,造成了现代书法人才特别是书法大家的缺失。
现实地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书法课程形同虚设;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有书法专业;一部分高校开设了书法选修课;大部分高校不设置书法课。选修课由于学习周期短,教学缺乏系统化,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影响书法教育的实际效果。
培养目标:书法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统一,艺术类院校主要培养具备艺术素质、善于进行书法创作的艺术人才;师范类院校主要是培养书法教学人才;研究所类主要培养书法理论、学术人才,将书法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而不只是纯粹的技艺与技法的组合。
专业设置:目前高校书法专业设置不统一,如清华大学的书法专业设置在绘画系中;中国美院的设在造型学院;北师大的设在艺术与传媒学院;南师大的设在美术学院;华师大的设在艺术学院。书法的学科分类处于模糊的状态,专业分类不明确。在近现代的美术进程中,书法一直被界定在美术的范围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课程设置:由于南北地区文化风格的差异,形成了“南帖北碑”课程格局。南方主要形成了以王羲之,禇遂良为代表的妍美的书法风格,北方则形成了以颜、柳、欧、魏碑为主的尚法度的书法风格。作为书法教育,它不应该受其他因素的过多制约,才容易保证中国传统艺术学科地位的独立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增强书法教育的对策
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目前中国的教育界存在着严重的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陈述方式来诠释的倾向,中国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传统术语、广大教育工作者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基本不见踪影。”[3]中华民族是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民族,书法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教育以本土化为本:正处于信息社会的我们强调国际化,国际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除或隐去个性要素的过程,教育的国际化工作往往采用规避个性或规范标识的方法来超越文化要素。对于文化和艺术,只有保持多样性才能保证文化艺术的丰富性,不能一味强调国际化和国际标准。书法艺术创作是以象形字和东方文化为基础的,这是拼音文字和西方艺术形式无法媲美的。
从传统文化内部进行创新:从艺术本体论上来看,艺术的独特性是其存在的价值,如果所有艺术都依照一种标准溶合,那么其独特性必然被取消,这门艺术存在的价值也会随之减弱。对于书法教育的创新,由于书法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应首先了解传统,从书法教育的内部进行创新,之后再思考借鉴国外艺术形式的方式。
发扬优秀传统教育理念:在我们对传统教育批判和继承的比重上,韩国在对待西方艺术思潮时所采取的行动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至今韩国大约有234所乡校,每逢假期乡校为7岁到14岁的少年开设忠孝礼仪体验课程,学习传统的生活礼节;为成年人举行传统成年礼仪和传统婚礼,还举办耆老宴并表彰孝行者和善行者。“乡校通过各种中小规模的课程和传统仪式,为当地居民提供实践传统儒家礼节的标准,使得一般韩国人能够体会到儒教的生活方式与儒教的价值观念”。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存在巨大区别,在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将本民族优良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对于书法教育应该站在全球文化艺术相互借鉴的高度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2]何学森.书法学概要[M].华夏出版社,2004:259
[3]石中英.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1(8)
[4]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文化逻辑[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163
[5]〔韩〕金惠林.韩国儒家文化的保护及弘扬[N].社会科学报,2007.4.26
(李丽(1980-),女,河南濮阳人,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