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农民起义的反思
2009-12-18熊艳熊炜
熊 艳 熊 炜
摘要: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贯穿于整个封建历史社会,其规模之大,持续的时间之久,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历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起义 平均主义 理性的审视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王朝的变换更替,这些王朝的兴衰都和农民有关,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周期定律”,从本质上看就是由农民运动而引发的,而爆发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导致社会停滞,农民活不下去。
秦朝统一天下,本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但是土地兼并和地租剥削严重, 徭役繁多,刑法严酷,它很快引发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一批闾左贫民被征发到渔阳屯戌,因连降暴雨,道路泥泞,已经无法按期到达,按律当斩。摆在这些人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按律被斩,二是起来造反,推翻暴秦。贫民队长陈胜与吴广等人密议,遂揭竿而起。他们振臂一呼,竖起“伐无道诛暴秦” 的大旗。起义者固有其自己的主观意图,但起义的客观作用则是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推倒障碍,开辟道路。
隋朝传至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劳民伤财,造成“剽掠则犹得延生”,“安居则不胜冻馁”,“人相啖食,十而四五,关中疠疫,炎旱 伤稼”,底层民众被迫揭竿起义,发起又一场农民战争。
清王朝自中叶以后日益腐朽。政治上,各级官吏苟且谄媚、贪污腐败;经济上,大地主巧取豪夺、田连阡陌,贫困者无立锥之地;学术上,空疏无用,脱离实际。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太平天国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运动初期,其领导人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启示和中国农民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将斗争矛头直指腐败的清王朝,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从而使太平天国的队伍日益壮大。
然而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并没有根据巩固和扩大政权的需要,强制推行一些违背民意的措施,不得民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制定的绝对平均主义经济纲领,不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了广大民众的意愿。使得农民对太平天国感到失望。不仅如此,定都天京后,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最后引致领导集团的分裂。1856年秋,正当太平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挑战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诏诛杨,触发“天京事变”,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二万余人被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一切财产公有等新兴主张,本来是太平天国动员农民起义一杆大旗,现在却成了他们利用农民、谋取私利、享受特权的幌子。
毛泽东同志也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洪秀全的手段错了。”二是骄傲。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三是两权对立。“历史上领导多头总是要失败的。太平天国的时候,洪秀全回了一趟广西,杨秀清说他回到天国了。洪秀全回来时,将领们都是拥护杨秀清的。其实那时杨秀清更年轻有为些,洪秀全应该服从杨秀清的领导。但洪秀全是创教者,是领袖。两权对立,所以失败了。”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告诫全党以李自成、洪秀全失败的历史为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902页)。(陈晋:《毛泽东之魂》)
平等思想和平均主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农民战争中,农民阶极的这种革命要求和农民领袖的思想倾向相当明显。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贵贱均田”,“均田免粮”的主张。农民的平均主义客观上是要求均分封建国家和部分地主的财富,即“割富济贫”。深层次上是要求实行“公有”、“公产”。平均主义思想是农民的进步思想,它既有一定的革命主义,又有空想主义。平均主义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参与性。在起义的初级阶段,能使农民领袖保持比较艰苦朴素的阶级本色和较为民主的作风,增强了起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平均主义在农民战争中初期是兴奋剂,末期就是是腐蚀剂,平均主义导致了黄巢、李自成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在促进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破坏封建制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农民以他们起义的方式阻止了奴隶化。魏晋南北朝之后,农民斗争的趋势是抗争农奴化,把个体经济从封建农奴关系中解脱出来,直接形成唐宋以后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唐、宋以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又成为了瓦解封建租佃关系,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清除阻碍的关键力量。经过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更加现实的态度,制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方面,农民战争起了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的作用。
但是农民战争的负面的影响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破坏过甚,农民战争虽然有解放生产力的一面,但它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农民战争对社会的人力、物力造成了严重破坏,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都严重打断了封建化历史进程,断送了封建化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并使社会重新退回到封建化的起点上去。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农民战争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不少学者认为,洪秀全是中国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19世纪中叶,西方先进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科技发展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的变化,是科学、民主、自由与平等的精神。而洪秀全只是从西方宗教神学借来民主自由的外衣与中国封建迷信来达到蛊惑人心、发动民众并最终创建神权与君权统治的个人目的。
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农民战争中的愚昧、专制政策实际上严重压抑了近代农民对政治、经济的诉求,遏制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
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性,正确认识农民战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正确评价某些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的动机与效果,是当代历史学中一个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明东. 奇异的“太平天国”大钱[J]. 收藏界, 2009, (06) :64
[2] 杨士泰. 清末民国土地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8
[3] 杨传辉. 浅谈“中国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 (02) :41
[4] 沈鹤中. 黄巢没说这句名言[J]. 咬文嚼字, 2009, (03) :33-34
[5] 何军林. 中国六大古都[J]. 建筑工人, 2009, (03) :50
[6] 李殿元. 重新评价农民起义[J]. 文史杂志, 2009, (01) :52-56
[7] 夏代明. 太平天国小平钱赏析[J]. 江苏钱币, 2009, (01) :13-14
(熊艳,女,1976年 江西省南昌市,教师,硕士,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学部;熊炜,男,1977年 江西省南昌市,教师,硕士,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