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与作者的和谐沟通
2009-12-18刘玉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作者、读者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期刊质量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期刊发行中的两个重要角色——编辑与作者,他们之间实现和谐、有效的沟通,将是期刊发行成败的关键。本文从阻碍沟通的成因,如何实现有效沟通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编辑与作者的双赢,从而最终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
关键词:编辑 作者 素质技能 沟通合作
进入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期刊报纸,无论以何种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都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载体,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决定这一载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它的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能力。
心理学上,沟通分为广义沟通和狭义沟通。广义沟通指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1]。这里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侧重于狭义的沟通。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通过沟通可以影响彼此的看法、决策和行为。沟通是连接我们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桥梁,通过沟通,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通过沟通,我们更加了解外部世界,更能洞察别人的世界,从而认知我们的世界。
要使刊物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出彩更有品位,除了要有认真负责地编辑稿件的优秀编辑,还要有一大批源源不断地供应高质量稿件的作者。要拥有这样一批作者,期刊编辑除了能够认识到以上提到的沟通的重要性之外,还要充分了解现实工作中编辑与作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从而能够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办出别具一格的优秀刊物。
现实工作中编辑与作者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稿件的问题。经常投稿的作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编辑退稿或者要求作者多次修改稿件。这种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作者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投稿量的下降。笔者认为,这种阻碍编辑与作者沟通的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主要是认知的差异。一篇论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取决于作者,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编辑对这篇论文的思想的理解可能会是另一种想法。此外,人情稿、关系稿的充斥也是编辑与作者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编辑的杂志中经常出现的这类稿件主要有以下情况:一种是质量较差,而托关系送来的稿件,这些送稿子的人往往能够制约编辑;一种是质量较好而想优先发表的稿件,这可能是有些人因为评职称或晋升需要而送往编辑部的稿子;一种是愿意出版面费而刊载的稿件,这种稿件质量往往相当低下[2]。人情稿和关系稿的存在不仅恶化了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还严重影响了刊物的声誉。更为严重的是人情稿和关系稿败坏了学术殿堂的圣洁,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对于作者而言,自身方面的原因也应该引起重视:一些作者不遵守学术规范,大量引用别人的材料甚至抄袭别人的作品,内容空洞无说服力或篇篇重复,这样的作品使编辑感到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而出力不讨好。
2.客观原因则主要包括编辑与作者所处的环境,个人的学术水平,知识结构等,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不对称。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编辑与作者的工作环境、性质、内容不同,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也不同,这些都是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的重要原因。作为编辑每天接触大量的稿件,而且必须按程序审理,并对稿件进行编辑。录用前的精挑细选与编辑时的精雕细琢的过程,作者是很少了解的。而作者作为研究专业的人员掌握大量的专业信息,在这方面编辑了解的可能就不是那么透彻,而且编辑对作者的学术水平、写作过程、投稿时的选择也一无所知。信息不对称可造成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不理解甚至误解,这样极易造成作者投稿命中率低,而期刊也可能丧失大量优秀的稿件。
编辑认识到与作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之后,应该进一步明确如何与作者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所谓和谐、有效的沟通,就是编辑与作者双方通过交流,能互相尊重,互相换位思考彼此的思想从而共同提高期刊质量的沟通方式。和谐有效的沟通需要一定的策略。对于编辑而言,以下策略应引起重视:
1.学会尊重作者,增强沟通的诚信度:在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过程中,作为上述多方面的中心人物,编辑必须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与作者真诚地交流,要做到不卑不亢。尤其是在反馈退、修意见时,万不可因退稿而退人 [3-4]。作者群体的存在是期刊的生命之源,对待作者,首先应以诚相待,用心去交流,从爱护作者、尊重作者的角度出发,以学术上尊重对方、表达上严格要求的总原则并以规范性表达的严格要求,真诚地提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对策,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应该认识到沟通不仅仅是为解决问题,更应该通过沟通提高作者的科研表达水平。其次,作为编辑,由于研究领域的差异,对于某些学术上的专业理解力往往不及作者,因此,沟通前应多请教相关的专家,了解相关的知识,沟通中应理解并允许作者保留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只要遵从这一原则,随着相互间良好交流平台的建立,一定能为期刊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源头活水。
2.合理筹划,提高交流有效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在编辑部整体的工作流程中,面临着多个与作者、审者的交流沟通环节,编辑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合理筹划安排沟通的时机、方式和涉及范围,以最有效的手段提高沟通效率。
3.学会“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群体,编辑还应注重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以熟练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实效性。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必须体谅其急于发表论文的迫切心情,在写作方面上应多提指导性意见,从写作规范性方面入手,尽力帮助他们修改论文[5]。而对于教授、导师以及专家等群体,应把握沟通时机和交流态度,尽量采取主动式沟通方式,及时联络,并以询问、咨询的口吻体现出虚心好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来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
4.运用合理的通讯手段,提高沟通的时效性: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为异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编辑部工作流程的趋于网络化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6-7];因此,在与作者的沟通环节中,完全可以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快捷便利的网络化沟通手段。尤其是对于作者来说,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即时的信息交流可使对方真切感受到编辑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提高读者和作者对期刊的信任度,进而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作者是编辑的基础服务对象,读者是编辑的最终服务对象,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读者及时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因此,必须依托网络技术搭建良好的作—审—编—读者间沟通平台,保证相互间沟通的及时有效,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即时性,确保期刊的新颖性。但是,我们不能就因此而否定了传统交流方式的巨大作用。传统交流方式如面对面交流、书信交流等方式在很多群体中仍然是广为流传的。这是由于地区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引起的。作为编辑,要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手段,实现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如何提高期刊的质量,使自己所服务的期刊在百家争鸣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是所有编辑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沟通在办好期刊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才能与作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最大程度地获取高质量的优秀稿件,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作为一名编辑,一定要统筹运用以上策略,与作者进行切实有效的沟通,二者通过交流合作,实现双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734941.html
[2]薛瑞泽《论编辑与作者的合作与交流》 中图分类号:G 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73(2002)02-0140-03
[3]胡传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62-165
[4]陶范.自然来稿处理中的若干问题探析[J].编辑学报,2008, 20(1): 8-9
[5]鲁立,汤黎明,孙学信,等.医学研究生论文常见写作问题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2(9): 60-62
[6]杨湘华.利用网络技术实施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变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6): 1007-1009
[7]袁醉敏.学术期刊网络生存与编辑素质的提升[J].编辑学报, 2006, 18(5): 389-391
(刘玉兰 ,女,1972, 四川都江堰, 讲师,编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