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的形式感

2009-12-18李淑芳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线条

李淑芳

摘 要:中国画中,线条是最简练、概括的基本造型语言。中国历代名家的国画艺术,无不以各种线条的变幻组合和扩展延续而构成。其中线条的作用则超出单纯塑造形体的功能,具有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独立的审美作用,线条是中国画的精脉,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主观意识、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艺术表形式。

关键词:形式感 线条 造型功能

中国画的形式感

形式美一词,《辞海》中是这么说的:“客观事物和艺术在形式上的美,例如对称,平衡,和谐,多样中统一,黄金分割段,以至于如英国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等,都是指艺术的形式美。艺术形象更应当要求形式上的美,如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音调、旋律,文学的语言、结构等”。

所谓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是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的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章法之美、笔墨之美四个因素。中国传统艺术重视形式本身的作用和表现力, 中国画运用特有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宣纸等,运用表现技法形成了一整套的用笔用墨规律,通过对形象的概括,笔墨的描绘,意境的渲染,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物质材料是毛笔、水墨和宣纸。这种特殊的工具材料,与特定的表现手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至“笔墨”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无笔墨,成为人们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山水、花鸟、人物造型的用笔上,尽管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不外平勾、皴、点、染等基本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在山水花鸟画上特别显著和变化丰富。而且各个时代的画家均有独创的技巧和风格。这些技巧和风格,也不外乎是笔墨变化形成的各种皴擦法、线描法、点染法、勾勒法以及体现不同质感及传神。” 线描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描绘方法,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在人物、花鸟、山水画中都需要运用线条来描绘物象。线描艺术经过千百年的提炼,把线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高超的表现语言。线条本身没有立体效果,但在中国平面造型的画风中,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内涵和高度的形式美感,它的造型蕴含着画者的艺术气质、心态、情绪、学养。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艺术的特质,在中国画艺术中,绘画中的线条不仅表现外在事物的形,而且被赋予了更深沉的精神性的意味。在这种艺术语言中,包含进自己对自然的体悟和在艺术上的理解。他们用“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为我们欣赏与借鉴提供了众多丰富而生动的艺术形象。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维摩诘图》唐朝周昉的 《簪花仕女图》敦煌诸多壁画以及山西永乐宫壁画等。

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形式

宗白华指出:“希腊的绘画和雕刻是统一于雕刻,中国则统一与绘画。”“中国的画……特别注意线条,是一个线条组织。中国雕刻也像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中国的‘形就是三根毛,以三根毛来代表形体上的线条,这也说明中国艺术形象的组织是线纹。”

如果说西方画家所用的透视法,明暗法,是规范化,程式化的方法,那么中国画家所用的画线条的方法——勾、皴、点、擦、染等方法也是规范化、程式化的方法。

我国的各类字典中,没有“线条”这个词,只有“勾”、“勾勒”、“线画”等词,“勾”或者“勾勒”,泛指绘画线条或用线。随着皴、擦、描法的相继创造,“勾”“勾勒”主要是指画轮廓线。画面轮廓线是取形的首要艺术手段,勾的功能,就是把所画的形与它所处的空间分隔开来。勒的方法是对勾的辅助。一般是在勾的墨线上,再用淡墨或淡色重复勾一次,这种重复并不与原来勾的线完全复合而是似合非合,似离非离,似断似续,此谓之勒。它使勾的笔法更为丰富坚实。实际也勾,故又称为“勾勒”。

皴的创造,对扩大线条的功能起了关键作用。早期的皴线,都是描绘山、石、树表面皴纹的。它来自实际生活,有较强的写实性。从宋代到清代,画家“干、淡、白三墨依轮廓加皴皴不厌烦,重生腻皴,旋旋渴染。”皴足了,一幅画才算完成。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是因为:“皴不多,则石不厚,气韵何由而生?”皴在描绘物象轮廓内侧的纹理结构、开拓空间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皴线与轮廓线虽有区别,但作画时要求二者融合,画出的皴线,一定“要与轮廓线浑融相接,像天生自然纹理,方入化机。”

描,亦叫描法,是我国人物画中关于人物及其衣服轮廓、褶纹的用笔方法。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系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是我国绘画史上较早关于描法的论述。宋代人物画家武宗元“天衣飞扬”的衣纹处理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人物画的不断发展,画家从皴法中吸取有用因素,相继创造了许多新的描法。明代邹德总结指出“十八描”。清代马骀在《马骀画宝》详细介绍了十八描并绘范图。以上多种描法画出的线条虽说是描绘人物衣纹的,但它的作用也不限于表现衣纹。

宋以前的中国画线条的他律性具体表现为,它是作为物象的轮廓线,结构线和表示光分布的线而存在的。元代至明代,可视为线条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中介。线条的自律,是通过线条的抽象美体现出来的。绘画线条的抽象美,在于内在的张力,即行笔表现出来的提按顿挫、轻重疾徐、浓淡干湿,因为这些变化使线条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它的组合与变化,横与直,正与斜,方与圆,动与静等线条的组合与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产生的奇特的审美效果。

线条在其他绘画形式中的角色

由于绘画造型观念的差异,东、西方画家在线的使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早期浮世绘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借鉴了线条的运用方式,并融入了本国绘画造型特点。在西方绘画中,古典作品强调用线作为结构的边缘,追求形体轮廓的真实性;现代艺术则更多地借助线的抽象,传达个人主观感受、记录情绪等。西方线条与中国传统线条之间的一个根本性差别在于,前者在工具使用上的随意性使线条的表现效果带有很大的偶然成份,而且显得更为自由。

东西方艺术是在不同的艺术传统、审美情趣、美学原理下发展起来的。线条,在西方,不是艺术的独立因素。中国绘画艺术,线条,不可或缺。英国美学家赫伯特·里德在《艺术的真谛》“所有中国古代绘画都是强调线条的,这些构成绘画基本形式的线条,就象书法线条一样,能够唤起人们的判断、欣赏和愉悦之感……线条往往具有无限的表现力。”

线条,是中国画完成造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独立的艺术要素。

结语

随着中国画的发展,线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产生出新的语言符号。中国画的线条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更是自然的。把传统和现代这一对超越时空的矛盾体的线条,用调和的心态建起一个新的“和谐美”的体系,为中国画的线条赋予新的生命力,以迎接一个崭新的中国画时代。

参考文献:

[1] 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梅墨生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

[2] 论体系 张强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

[3] 高水长 –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 叶子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4] 国画人物技法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08级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线条
No.9线条
线条的魅力
空中翱翔
华丽垂坠
精致线条
线条历险记
线条国趣事
欣赏线条之美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