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

2009-12-18万力力

音乐探索 2009年3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改革教学模式

万力力

摘 要:高师钢琴教学应针对学生节奏感的个体差异、钢琴差异化水平、以及高师音教专业培养目标所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其钢琴节奏训练更适合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师钢琴;改革;节奏训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3-0087-04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目标为向社会培养优秀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和社会文化事业工作者。高师钢琴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仅仅训练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等技术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钢琴教学法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骨架,在钢琴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为更加符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做出的改革,新型高师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显得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节奏感的个体差异

根据《牛津词典》对节奏的解释来看,节奏这个词最早是从希腊语REHO派生出来的,与流动、经过两个词相近,常被运用在表示运动的事物中。可见节奏在运动中产生并且是先于音乐而产生的。音乐中一般将节奏定义为音值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组织形态,但也可将节奏广义地理解为整个音乐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关系。节奏作为音乐要素之一,是音乐构成的基础,其稳定的形式——节奏型更是对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现实钢琴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节奏的感觉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对节奏感知的敏锐度、节奏弹奏精准度方面差异极大,而这个现象是由于高师钢琴学生参差不齐的钢琴水平、个体生理条件、心理因素等造成的。

(一)个体差异调查

针对学生节奏感的个体差异,笔者做了小范围问卷调查与统计。选择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某40人的钢琴教学班为样本,所做的开放式问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年级、性别、学琴年限,自认装饰音节奏困难,所接触复节奏最难,面对困难节奏何从下手,心理节奏是否偏快或偏慢等等。

通过调查统计试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节奏感的个体差异某些方面也与性别有关。对于单位节奏比如复波音颤音等方面的把握,男生由于普遍具有一种理性思维的特质,在弹奏前通常要思考片刻;而女生较为感性,单位节奏不精准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在钢琴演奏心理节奏方面,虽然男女生都不稳定,但男生普遍偏快,女生有个别心理节奏偏慢且心理节奏不稳,比例总体要低于男生。

(二)所体现的共性及产生原因

1、对复杂节奏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在问卷调查中40个测试者只学习了两年钢琴的学生占到了17.5%,10年以上琴龄学生占20%,所接触最复杂的复节奏随学习年限的增长而节奏不断复杂。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与音乐表演专业迥然不同,所以在招生考试中侧重音乐综合知识水平的测验。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以及音乐专业高考较低的文化分数线要求,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突击报考音乐专业,从而造成了目前各高校音教专业学生钢琴水平差异极大。在学生中固然有所谓的“童子功”,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学生,但当他们面对的一些较少练习的3对7、7对11等复节奏也显得力不从心。占有一定比例的水平不高的学生,要在短短2到4年内掌握这些复杂节奏,无论是对自身还是高师钢琴教育者都是极大的考验。

2、对节奏准确性、感知敏锐度不高。调查显示,音教专业学生在复波音、复节奏弹奏方面,普遍出现节奏时值拖延或者短促、左右手节奏配合不到位的现象。在钢琴作品中许多3对9之类的复节奏,它要求左右手同时并用,在1至2小节内统一,这就给学生左右脑的协作性提出了要求。但一般人都是左脑发达于右脑,这种左右手一定时间段协作控制能力也受个体中枢神经系统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小范围调查中出现了两名只有两年学琴年限的学生节奏感极好,在训练弹奏一些复节奏片段时,只用了两个学时便能精准弹奏。从调查中还显示出对节奏的感知敏锐度和节奏准确的把握,与人的生理条件、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决定了对节奏反应的快慢。根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模块说认为:外界信息由周围神经系统经脊髓再传入脑,由脑中各个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专门化的模块的处理,传出控制行为。当人通过视觉——读谱方式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上丘脑,再导向大脑皮层通过加工传出后形成钢琴演奏,在这个系统中由于个体生理条件的差异,比如周围神经系统传入传出的反应速率等等决定了高师音教学生对节奏的反应也是有所差异的。

人类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动机等心理因素决定了学生对节奏准确敏锐的把握。钢琴学习是一个视觉、听觉、触觉、知觉、注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行为。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知音乐,并由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音乐,在学习中受动机意志等的影响。节奏所引起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但人与人之间适宜刺激的强度范围即感受性是不同的,且注意、记忆、思维、动机各因素都具有个体差异化。因此教师在节奏训练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

3、心理节奏不稳是学生的通病。在被试中有87.5%的学生心理节奏不稳,主要的情况为偏快与偏慢两种情况。造成心理节奏不稳的因素很多,但总体来说还是受时间知觉的影响。时间知觉的准确性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第一,活动内容。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在面对密集节奏、快速的练习曲时,普遍在演奏的后半段时速度逐渐加快,但在演奏一些抒情钢琴小品,节奏不复杂的作品时却不知不觉地放慢速度造成节奏不统一。第二,情绪与态度。“由于情态活动包含着速度、节奏的特征,因此以相同或相似的速度、节奏为中介,悠缓、从容、急躁、紧张等情绪体验便与音乐有了发生联觉对应性的可能”①,因此在钢琴演奏时受节奏联觉情绪的影响,演奏者出现了多种心理节奏紊乱现象。同时,当演奏者面对较为快速节奏抱有强烈期待和信心,通常时间感觉要慢些,并能容易将音乐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但若演奏者对完成快速节奏态度消极,期待不高,则时间感会变快从而加快心理节奏。

通过对高师音乐教育学生节奏感差异的调查分析,可以指引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形成新型高师钢琴教学节奏训练的模式与内容。

二、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内容,在现今各高校专业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潮流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个别课与集体理论课相结合,应是目前看来最适宜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的、条件的形式。严格的节奏训练, 具备严谨的音乐节奏观念, 是学音乐的基础。面对高师学生差异极大的钢琴水平,这种个别加集体的方式,能最大限度照顾到不同学生,同时最大限度在“学”与“教”方面给予学生社会所需求的技术与经验。

(一)个别课

个别课作为音乐专业历来采用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技艺培养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节奏训练作为钢琴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个别课还是比较适合教学要求的模式,但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纯钢琴教学只是教会了学生怎么弹,却没有教会高师学生怎么教。所以在个别课教学内容上应改革为钢琴技术教学与钢琴教学法教学相结合。

高师音教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钢琴学习。前文中调查表明:高师钢琴学生普遍对钢琴学习没有一个系统化、规律化的认识,且节奏感差异极大,因此高师钢琴教师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应从加强节奏基本训练、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引导学生如何教学方面着手。

1、针对不同水平学生,提出相应教材建议,着重训练。

第一,钢琴水平不高的学生通常学琴时间较晚,为了通过艺术高考苦练几首技术较难的曲子,所以进校时基础不扎实。这些水平不高的学生大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钢琴水平。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应着重一些基本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具备规范的音乐节奏感,选择教材时,应根据学生手指条件、心理节奏差异、个体个性等因素向学生建议教材,并同时说明选择该教材的原因、训练目的及该教材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节奏的同时认识钢琴初级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内容、步骤、要点等。

第二,学琴时间为4至6年的学生相较与初阶学生,在手指灵巧度、读谱方面虽说有一定进步,学生本身是有一定钢琴弹奏能力,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兴配奏不能弹,正谱伴奏节奏乱。这一阶段的学生既有向高阶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但也存在交错节奏混合节奏弹奏不正确等问题,所以基础的节奏还是不能缺少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节奏有特点、技术性较强的音乐片段进行训练,这样既解决了节奏技术训练的要求,同时节省了学习时间。正谱伴奏应正式引入个别课的节奏教学中,正谱伴奏最重要的莫过于与演唱者配合,它要求演奏者读谱快速、心理节奏稳定并学会倾听。而这正巧适合了节奏训练的要求,同时伴奏正谱通常难度适中且一些特色节奏特别是中国作品中一些较为复杂的节奏,刚好适合水平中等的学生。钢琴即兴配奏作为高师音教专业最为核心的课程之一,音教专业历来将钢琴个别课与钢琴即兴配奏集体课分开教学,而两门课的授课教师大都各自为政,使原本同属钢琴训练的两个方面分开来,不利于学生钢琴水平的提升。高师钢琴教师应看到即兴配奏的重要性,在节奏训练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节奏型适合的旋律、音乐风格等,为学生提供钢琴作品的配奏实例,加深学生对配奏知识的认识。

第三,高阶学生本身有较好的钢琴演奏基本功和能力,且读谱心理节奏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在节奏个别课训练时应培养学生有限制和控制的有张力的节奏。在现实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些情况:学生将曲子弹得机械乏味,或是滥用自由节奏致使音乐风格与原曲差异极大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培养演奏者严谨的节奏观念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和声、结构、强弱、踏板等方面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进行钢琴节奏练习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其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因此钢琴个别课教学中引入实践内容,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教学、引导学生对孩子科学合理施教,从而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的。目前,高师音教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虽说有大一大二在校外做兼职钢琴教师、陪练等临时工作,但由于没有专业教师理论经验以及手把手的指导,对于这些工作有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高师钢琴教学中现实状况与学生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建立与学制相配应的艺术实践机构迫在眉睫。各个高校都有自己所附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其中的学生许多都有钢琴学习的需求。各高师音教专业可根据这一有利生源条件以及高师钢琴学生实践需求,创办下属艺术培训机构,使市场与教学联系起来。

(二)集体理论课

高师钢琴集体理论课是近年来各高师钢琴有志之士一直探索革新的新型课程。钢琴集体理论课与钢琴个别课是高师钢琴训练的两个侧重方面,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适应高师性质、在理论上促进丰富钢琴学习与教学,其学时宜每两周1个课时为宜。因此,节奏训练也应适用这种教学方式。

1、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引导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特别是高师集体理论课在对钢琴特殊节奏性反映的理论知识的探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中特殊节奏型是很有探究价值的,通过节奏型发现音乐所蕴含的历史、和声、特点等等,为学生理解钢琴音乐作品以及进一步的音乐研究打下基础。高师钢琴集体理论课可以专题形式,包括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节奏特点、复节奏的演变与发展、各音乐家惯用节奏型探究与演奏等等。

2、钢琴基本教学技艺是高师音乐教育学生急需掌握的知识。虽通过高师钢琴个别课的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学生能学到一些教学技巧,了解一些基础钢琴教学培养体制模式等,但这种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不利于学生在今后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因此钢琴集体理论课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补足个别课传授钢琴教学法不系统、不全面的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钢琴教学法、分析授课对象的学习心理状态以引导学生学习。

个别课由于授课形式为一对一,教师所指导的节奏技术与教学法只是适用于授课学生,对其他学生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则不太了解。所以,钢琴集体课中总结各个学生在钢琴个别课中所出现的共性技术问题,以及在个别教学实践课中遇到的一些授课对象较为普遍的现象,给出解决建议。高师钢琴教师应向大家解释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如何教学,同时以各水平高师钢琴学生、个别课实践对象为案例,综合分析其训练的要点、教材的选择等。

对高师钢琴教学进行节奏训练,不能画地为牢只看到单一复节奏等的训练,在训练时应根据高师钢琴学生特点,以节奏训练为基础、兼顾其他各因素。在新型的个别课与集体理论课方式下,以节奏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法、教学经验方面作一些积累。新型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无疑对钢琴教育者、教学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教师将“教”与“研”紧密联系,同时也要求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模式上有所革新做到“教学”与“市场”相结合。2009年国家教育部已公布了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由研究型向实用型转变的总体战略,因此,新型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是与国家相关规划相吻合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节奏训练理所当然更加适合今后高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李姝

注释:

① 引自于张前:《音乐美学教程》,第111页

②引自于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

参考文献:

[1]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俞国良,戴斌荣.基础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