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
2009-12-18张清泉
张清泉
笔者在对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农远工程应用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存在不少矛盾与问题。一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处理智能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关系问题,二是远程教育硬件环境建设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四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教研教改需要的问题。这些主观的、客观的以及政策性因素造成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农远工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发挥好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其落脚点是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应的后续设备,教师喜不喜欢用,会不会用,是不是经常用,能不能用好。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增加设备及资源的投入,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使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笔者通过对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调查发现,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促进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开始。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重在指导实践,突出实践,推动工作,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建设,标志着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各校要认真组织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充分发挥好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要把农远工程运用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教改的重要形式;要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的原则,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切实规范站点建设;要把农远工程运用作为提高贫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与贫困民族地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研教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远程教育作为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谋划农村教育科学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推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之路。
但是,目前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仍然不高,教育信息化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硬件环境建设,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计算机”工程、农远工程的实施,威宁县的中小学信息化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初步解决了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需求问题。但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威宁县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是以校为单位建设的,规模小,不能满足每班教室、每个学科的使用。学校只有一套设备安置到教室里,让一个班的教师、学生使用,大家使用轮回周期比较长,这样有些科目想用远程设备资源却用不上,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使用的信心,甚至放弃使用,难以实现更大层面上的拓展意义。更困难的是威宁县还有23%的学校没有实施农远工程,没有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因此,我们要正视前进中遇到的问题,理清思路,积极探讨,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加强,普遍提升中小学的信息化水平,继续加大对农远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初中、边校、教学点的信息化环境。要着力巩固和发展农远工程成果,从农村学校的应用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增加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的覆盖范围,逐步满足农村学校对信息化设备的迫切需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造条件,以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3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经构建了一个遍及全国农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作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管理者利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能力还很低,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农远工程虽已启动8年,但对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还是个新事物,不少校长、教师对它的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依然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讲义、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少教师由于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及时排除,认为远程教育服务于教学使用起来麻烦,使用不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部分教师宁愿受累多讲,也不愿运用现代科技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样一来,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影响了远程教育设备的运用率,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普及应用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学校远程教育管理教师及广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投入力度,确保其能熟练应用。调查结果显示,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艺术、技术类教师短缺现象严重。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科结构不合理现状,我县对所有项目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骨干,由骨干教师回学校开展二级培训,提高了项目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问题。当然这只是简单层面上的处理应用,要彻底解决教师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在培训形式上应加强上级培训,由参加国家、省、地培训的骨干教师对本学校的其他教师加强培训和指导,进而使每位教师都会用远程设备进行教学。
4加强资源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教研教改需要
在农远工程教育中,设备多少决定着应用范围,而软件资源是内容,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资源建设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学发展的保障。目前,部分学校接收一些资源,但资源不完全与本学校的教材匹配,不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近几年,我县重点加强了农远工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整理、建设,同时加强资源征集、开发,整合了一大批适合农村学校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搭建教育综合信息平台,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科学技术知识源源不断地送到广大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总量逐步增加,初步摆脱了资源匮乏的局面。
总之,农远工程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要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紧跟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农远工程的建设,推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