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观·媒体观·教学观

2009-12-1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隐性工具

杨 哲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现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现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传统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确定的、唯一的、静止的和分割的,认为写在书本上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传授给学生的才是知识。其实不然。知识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知识具有可编的特点,被很多人“曲解”为是知识的全部。隐性知识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方面,隐性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教室里给学生上一堂游泳课。教师从游泳的定义、分类、注意事项等讲起,之后问学生听懂了没有,学生会表示“我听懂了,但是我不会……”的确,学生是听懂了,但游泳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体验、实践。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学习就是把教师所讲的东西忘掉而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就是思维、方法、能力。如何取得知识,包括如何选择和理解知识,无疑比拥有某些具体知识更为重要。

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媒体主要被认为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工具。许多教师单纯地从提高形象性和感觉效果等方面来运用媒体,其结果是用形象思维简单代替了抽象思维。教学中“照网宣科”、“照片宣科”的现象屡见不鲜。新的知识观决定了媒体的作用不再只是承载和传递知识的工具,而更应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媒体的功能也不仅仅是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创设情境、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潜能这些教学目的服务。观念决定行动,观念决定媒体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技术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应用。这种有效应用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

知识与信息的迅猛增长,使人们意识到教学中仅靠教师的传授已不太可能。人们习惯用桶水与碗水的关系来比喻教学。信息化社会,学生不只需要一碗水,教师也不能只有一桶水,而应是长流水。因此,我们对教学应有更新的解读_教学便是教师这条小河与学生这条小溪的交汇。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更强调参与、分享、交流与创新。知识在本质上是鲜活的、流动的、融合的,因此,教师应把主要任务从单纯传递知识转向处理与转换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高效的学习方法、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呼唤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只有秉持正确的、全面的知识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才能使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创新型隐性工具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巧用”工具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