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题式学习模式
2009-12-18张丙香司兴勇季宁宁
张丙香 司兴勇 季宁宁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并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本次教育改革的核心。人们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设想。在这些教育改革设想中,有一个核心思路,那就是借助高水平的思维进行学习,特别是通过问题解决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问题式学习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问题式学习与以往的教育理论具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包括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学习等。与此同时,问题式学习还与当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将问题式学习理解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问题解决方式的知识意义建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把学习内容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问题式学习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式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该种模式需要首先确定问题。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来源也不尽相同,一般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来确定。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等。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查阅相关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的依据。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将产生一定的智力和劳动成果。这个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也可以通过口头汇报、戏剧演出、实物展示等形式表达出来。为了提炼学生所学到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给成果做出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成果,更要评价学习过程,同时考虑该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在学生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的同时也在反思自主学习和探究性问题解决活动。这对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1设计问题
问题是问题式学习的起点,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包含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说要将实现的学习目标转换成相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学习内容,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其次,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尽可能用少量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确保所呈现的条件没有把问题的关键因素暴露出来,不要使用所给条件与所需条件完全对应的问题。再次,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制定,可以很好地管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速度。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协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小组之间有足够的但又不是多得让学生难以承受的信息量;保证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都有获得学习的机会;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保证小组成员之间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和合作关系。在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当中,要明确个人的角色。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两类: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要求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其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更加灵活机动。
3设计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式学习环境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构造并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面对问题,学生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由于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和搜索方法,甚至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校园网的资源中心内,尽量缩短无效时间,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资源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信息量要足够,且与所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2)资源结构要合理,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资源的表现形式要多样(如文本、图形、动画、录像、案例等),便于检索和查找。
4评价学习成果
问题式学习所产生的成果是多样的,且应该是可以对其他人展示的,例如报告、论文等等。但问题式学习中存在一个难题_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对其评价却常常只关注结果。教师需要更好地掌握有意义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评价:第一要关注内容,提出诸如“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如何用这些信息达成项目目标”等问题;第二要关注过程,提出诸如“在此环境中学生怎样做一个学习者、一个自主学习者、一个问题解决者和一个合作者”、“学生的贡献及缺点是什么”、“如何改进提高”等问题。教师还要组织、控制评价的过程并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式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势必发生巨大的变化,师生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教师由学习的控制者、预设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启发而不代谋,引导而不灌输。学生则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这并不表示师生关系是完全的对等关系,并不意味着学生活动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由于学生的总体水平不如教师,所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学生接触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特别是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因此,在有些问题上,学生的知识水平超越教师也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自由民主的氛围,同时加强学习,尽快使自己一专多能,具有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教书匠”变为学者型教师,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问题式学习目前还很不完善,从教育理论研究到课堂教学实践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研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评价等等。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