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学超市”引导自主学习
2009-12-18刘雅林吴梅
刘雅林 吴 梅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命题是课程改革。“体现时代要求”是课改的总目标。基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尝试运用“教学超市”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
一、“教学超市”思想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上述“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学习者应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超市是现代商业的新生物。在充分调研了当地市民的需求和购买力之后,超市会准备丰富的物品,并采用开放货架的方式,让顾客自主采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超市”思想是围绕学习者学习这个根本目标而建构起的教育“卖场”。它要以学习者为服务目标,利用一切校内外文化资源、校内外学习手段与方式,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发展课堂,从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创建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校园大课堂环境,再扩大到创建以某个片区、某个省市或更大规模的学习环境。该思想是为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优化学习资源而进行的全新探索。其目的在于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呈现形式,帮助学习者在个性化的、活动化的、虚拟化的学习背景中,通过个性化学习和自动化管理来完成学习内容,获得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综合素养,从而为自身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超市”的“经营”方式
1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的营销关系
教材将所有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而不是指定某一种软件或相关知识。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和安排相关的内容,形成“购物”环境。在教材中,不必将每一种软件的操作步骤细讲,而是简介。这种方式在不增加教材篇幅的情况下增大了教学容量,学生的选择面更宽了。
学生在学习时,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或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选择工具软件。比如,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制作一份电子板报,教材不是只讲某一种软件的操作步骤,而是将几种常见的制作工具罗列出来,如WPS、Word、Flash、PageMaker等。对每种软件,教师只作简要介绍,而将任务和目标描述得比较丰富。于是,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按自己的需求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软件作为制作工具。根据软件的简要介绍,探索该软件的功能,最终达到掌握软件并完成学习耳标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学生选择何种软件或工具,都要完成预设的目标。“教学超市”思想可以用图1来表示。
教师是一个“导购员”,向学生介绍各种“商品”的性能,并根据学生拟完成的目标给予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最终选择合适的“商品”。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与之前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掌握的知识面必须更宽、更广,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帮助其做出一定的判断。
利用“教学超市”模式,可以解决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见的分层教学法,大都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单位授课,但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像购买力不同的顾客,有的买一点馒头就可以当早餐,有的则要买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高档食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帮助其制定学习目标,并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某种软件操作方法”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某种或几种软件工具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能力提升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电子板报》这一章时,我们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制作了一个自主学习网站,包括本章要涉及的知识,如电子板报的样例、特点、制作技巧;各种制作工具的特点、简要的操作方法;电子板报的文化等。同时,该网站还设计了讨论区,供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并具备允许学生上传作品的功能。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如下:
(1)让学生欣赏比较优秀的电子板报样例,从而形成整体印象。
(2)简单介绍电子板报的基本制作方法,并不涉及技术细节。
(3)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设计自己的电子板报主题及版面样式。
(4)简单介绍制作工具,包括WPS、Word、Flash、PhotoShop、Windows自带的“画图”等。教师介绍了各种制作工具的特点及简单的方法之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不同的软件组合使用。
(5)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进行分组,让同类选择的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6)教师将自主学习网站介绍给学生,方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查询和讨论。
(7)让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上传到网站,学生相互欣赏、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8)让各组学生总结所选择软件的优缺点,并进行交流总结。
教学过程既体现了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特点,又解决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问题。虽然教师在课外准备的时间多了,但在课堂上将时间还给了学生。
2课外活动中的自选关系
营造这种“选购”关系,其范围不仅仅在课堂之内,还包括课外活动。信息技术课在技能操作上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围绕课堂内容,为学生设计更高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尤其是在特长生的培养方面,更要利用课外活动增加力度。也就是说,虽然某一超市物品比较丰富,但如果我们尝试在多个超市购物,就会发现选择面更广。
3以网络为平台的更广泛的“选购”关系
校园课外活动中的内容同样存在着局限性,不利于让学生以更广的视野去面对新事物。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让“商品”的可选择面和交流面有了巨大的拓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学习到更新、更广、更深的知识。教师不再局限于本校的教师了,同学的范围也不仅限于校内的同学了,学生的学习交互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教学超市”的特点
1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更加丰富
无论是教材中的内容,还是课外、网上的拓展内容,都会让学生面临着丰富的选择,不再被局限于某项内容之中。
2学生选择的自主性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工具以完成既定的目标,不再是教师规定的“计划经济”了,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个性。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仅仅是“导购员”,不能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哪一种“商品”,只能就每种“商品”向学生介绍。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
4学生的学习合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由于是自由取“物”,环境变得宽松多了,学生可以讨论哪种“商品”性价比较高,甚至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超市”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新探索。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1学生兴趣与现实的矛盾
当学生在“超市”中选择时,会出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反而对操作难度较高的软件兴趣较浓的现象。如果完全让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进行干预,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来选择,又会违背学生自己的意愿。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难以深入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普遍对所选择的工具软件只能达到一般性的掌握程度,对软件中比较专业的内容难以熟练掌握。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任务的深度和难度,并在知识难点上增加教师的讲解力度,同时多介绍一些相关内容的网站,让学生能够在相关资源的支持下加深学习。
3现行教材内容与该模式的矛盾
“教学超市”对教学内容有特殊的要求,现行的教材与之相匹配的较少,可选择面较小。我们解决的办法是自己编写校本教材,如重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就是按照这种思想编写的。
“教学超市”思想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成熟,但其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现个性、自主选择、自主和合作学习,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