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标尺将学生的情绪直观化

2009-12-17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小崔标尺木子

李 鑫

主持人语:

应试压力下过重的课业负担经常会导致学生积压大量的负面情绪,甚至出现非理性的冲动,而非理性的冲动又往往很难通过说教等手段得到解决。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并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个案例或许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条路径,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处理非理性情绪的基本原则。

教育案例

小崔是我班的一名男生,家离学校很远。随着高考的临近,他的压力陡增。3周前小崔曾找过我一次,后来他反映情况好多了。前天他没有请假却突然回家,然后才给我打电话,说他回家了,不想念书了,不参加高考,也不来学校了。

接到他的电话后,我问他不来学校还有没有其他打算,他告诉我说没有。我再问为什么突然回家时,他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在教室时突然想到了回家,便走了。于是,我嘱咐他在家里待一天后,就来学校找我,我们一起想想问题和办法。

今天早自习时间,他来到办公室,眼睛里充满着迷茫:“老师。”

“来啦!很好,请坐下。”我一边整理着办公桌上的习题资料,一边微笑着尽可能地让他心理有所放松。

“老师,我不知怎么就爱冲动,当时突然一想就回家了。也没搞清楚是啥原因。”小崔在解释着前天发生的事情。

“能不能详细说说你的情况?”我想让问题清晰化。昨天,我还在同学中间做了一些有关小崔的调查,目的是看看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基本上掌握了他前天的具体表现。

然而小崔说了半天,连自己也搞不清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看来深究问题找根源已没有可能和必要。也许这样只会加深他对自己的厌恶感和心理沉重感。现在回想,我当时这样的询问,可能主要是为了证实自己对高考前产生的心理焦虑综合征的看法。

我不管他到底是对考试的恐惧,还是学习的无助,也不考虑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只想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于是,便拿过一张纸画上一个标尺,并标明刻度,从1到10等分。然后对小崔说了说这一标尺的使用办法。1代表当时情绪完全控制了你的生活,而10代表你完全控制了情绪。同时也顺便说了说情绪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力。然后和他一起标注自己的情绪。

“想一想,前一天你当时决定回家的时候,你大概在什么位置?”我拿着笔,准备在纸上标注。

小崔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回答:“在1的位置上。”

我微微一笑,看来他对自己前一天的表现也非常不满意,也渴望改变。“对啊,那一天,情绪可能完全控制了你。不过我觉得今天你好多了,你说呢?”

“嗯。”小崔微微点了点头,但语气并不是十分肯定和自信。

“再想一想,现在你在什么位置?”我继续描述着。

小崔稍稍有点犹豫,不敢确定地说:“可能在2和3之间吧。”

“这就很不错了。”为了消除他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需要我来强化一下他的观点:“你看,你回家一天,情绪就有了调整,已经不完全被情绪控制了,已经前进了两格。对吗?”

“嗯。”这一次小崔的回答比刚才肯定多了,有了几分自信。

“很不错啊,你知道,情绪是很难控制的,而你今天却做到了。比如,你来到学校,来找我。”我继续强化他的意识。

“想一想,今天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带着一丝赞叹的口气问他。

“也没啥,来就来了。”小崔调整了一下坐姿,有点兴奋。

“很不错,你看你比较容易就做到了,其实调控情绪对你来说并不困难。再想一想,明天,还有下周来时,你希望自己在什么位置?”

“明天我想在8的位置,下周我想要在10的位置。”看来小崔有着非常强烈的摆脱情绪控制的愿望,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噢,对。”我一边在标尺上标注着,一边又问:“你再想一想,几周前,我俩谈完话后,那时你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在8的位置。”很明确的回答。

“好啊,也就是说,明天,你只要做到和那时一样的水平就算达到目标了,对吧?你看有困难吗?”

“没有。”小崔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

“那么,再想一下,经过3天假期的调整,达到9~10的位置有困难吗?”

“没有。”

接下来我又分析了一下他具有的好多优势和达到目标的有利条件,小崔也开始露出了笑容。

“这样吧,放假结束后你再来找我,说一说那时候你的位置,咱们再进一步讨论,好吗?”

“好。”小崔站起身,“老师你忙,我走了。”

一个复杂的问题就这样在谈话中得到了比较有效的化解。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感到痛苦、愤怒、焦虑,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平和且略感愉快的心情,我不禁有些为自己感动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一中 网名木子三金)

案例点评

这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疏导案例。

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许多时候,非理性的一面会占上风,许多冲动之下的错误选择就是如此。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非理性冲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不会过度地压抑它们,而是让它们以无害的方式宣泄出来。

在这个案例中,木子老师说:“我不管他到底是对考试的恐惧,还是学习的无助,也不考虑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只想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解决学生问题永远是理解为先的,而实际上木子老师也是理解为先,他在同学之中做了调查,基本上弄清了事实,他所说的不清楚,是指不能明确地知道小崔当时的想法——问题是,小崔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这是高三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导致的。

这种焦虑是由高三学业的巨大压力以及学生对高考本身缺乏合适的理解造成的。学习压力过大,会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对自我进行整理,就像电脑始终在高速运转,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文件(负面情绪),却一直没有时间进行磁盘整理,结果导致经常性地死机或者运行速度变慢一样。对高考缺乏理解,则是因为学生参与应试搏杀的动机往往是外在的,即一种功利化的竞争,就像一则寓言所说的那头拉磨的驴子,虽说一心想吃到前面的胡萝卜,但如果它太累了,它也会停下来,它会想:我这么累,为什么一定要为一个胡萝卜而奔波呢?难道胡萝卜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吗?这种思考,既是一种对困难的逃避,却也不乏合理性。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方面要给学生以“清理磁盘”的时间,将负面情绪排解掉;另一方面,也要协助学生重新理解高考。我是不建议从消极方面或者说功利方面去理解高考的,而是应该尽可能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高考的积极意义。

小崔不辞而别回家,老师处理得也比较好。其实小崔情绪的宣泄,等再见到老师时已经完成。老师没有情绪化地处理此事,比如指责等,而是使用标尺作为工具,让小崔整理和观察自己的情绪,这是比较恰当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将本来与自我纠缠在一起的情绪客观化,与自我分离开来,成为自我观察的对象,自我通过这种观察完成了反思,从而增强了对自我的理解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

让一个人观察自己的情绪甚至思维方式,是一种很重要的反思策略。观察自己的情绪,除了木子三金老师这种方式外,更常见的方式是让学生以日记的方式宣泄,在自己为情绪所困扰时,将心里掠过的一切情绪记录下来,然后等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回头看,看自己是如何被情绪所左右和纠缠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则非常困难,许多教师也往往陷入偏执的思维之中。例如一些愤世嫉俗者,往往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反思的困难在于,要反思的是思维方式本身,而这一过程是通过思维来进行的,学生又往往还不能学会用悬置的方式来观察自己的思维,这时候需要老师通过制造两难困境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意识到自己的悖谬之处。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参看伯姆的《论对话》一书。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千万不可只讲大道理,更不能指责。即使要按照规则进行处罚,也应该是在他理解并心服口服的前提之下。因为在冷静的状态下,这些大道理学生都懂,他只是被情绪控制而已。教师要保持足够的平和冷静,要学会倾听和理解,耐心地帮助学生梳理。所以通常处理的流程是:宣泄(给学生时间独处、日记交流、同伴或老师扮演倾听者等)→反思(通过对话或者自我对照观察自己的情绪、思维,理解自己是如何被纠缠其中的)→建立良性反馈机制(逐渐形成应对情绪问题的反应策略和程序)。

当然,这种情况在高三很普遍,教师不妨考虑是否经常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集体疏导。例如鼓励写高考手记,确立班级愿景,创设一些有利于宣泄的途径等方式。基本原理是要达到两种效果,一种是让不良情绪宣泄,通过设定的暗沟流走;另一种是让学生重新理解自己的情绪,从积极的角度理解高考本身的意义。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小崔标尺木子
“崔”入书海
美版“小崔”伍德沃德:曾把尼克松拉下台,如今瞄准了特朗普
倒霉的快递员
三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尺”
以党章为标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
装把尺子 灵活度量屏幕
笠翁对韵(六)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三)
笠翁对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