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情入境,体会童年的快乐

2009-12-17孟纪军

江苏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白莲浮萍白居易

孟纪军 袁 浩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童趣。

2学习诗中生字,理解“小艇、浮萍、白莲、不解”的含义。

3拓展阅读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童心之美。

教学片段实录:

一、讲故事

师:同学们,诗中藏着的一个故事,你们读出来了吗?(圈出“藏”字)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同座位同学可相互说说。

(生读诗、相互说故事)

师:谁来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生: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怎样藏踪迹,水上的浮萍被船冲开了。

师:你知道诗中的小孩偷采的是什么?

生:白莲。

师:白莲你见过吗?

生:见过,就是白色的莲花。

师:是吗?偷采的是莲花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生:白莲就是白色的莲子。因为莲子好吃,所以小娃才去偷采。

师:碧绿的莲蓬,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出示莲蓬图片)老师小时候很少有水果吃,夏天就经常去采莲蓬、吃莲子。谁再来说故事?

生: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偷偷地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隐藏偷采的踪迹,水上的浮萍被小船冲开了一条水路。

师:你刚才说的“不知道”指的是诗句中的哪个词?

生:不解。

师:“解”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是吗?再想一想。

生:“知道”的意思。

师:(板书“知道”)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

师: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谁再来说诗中的故事?

生: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荷花池里偷采白莲,他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一条清晰的水路。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没有借助任何资料和工具书就读懂了,这和诗的作者白居易有关。想听一听他的故事吗?

生:想听。

师: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能读,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据说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的一首诗读给一位老婆婆听,老婆婆没听懂,白居易就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可见,好诗是改出来的,先天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才会有所成就。

【教学意图】讲白、讲透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大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讲故事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师生对话中帮助学生理解“白莲”和“不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诗意,学生学得轻松。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自居易的勤奋和刻苦。

二、想画面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读出诗中藏着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还藏着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听老师读这首诗。(师配乐朗诵)

(生闭着眼睛,静听)

师。: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个小娃偷偷地采了白莲回去了。

生2:我看到池上的浮萍开了一道口子,可是小娃不知道。

师:“偷”是不光彩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对有偷窃行为的人,人们都很讨厌。可诗中的小娃你们讨厌他吗?

生:不讨厌,还比较可爱。

师:为什么不讨厌?

生:因为他是偷偷地去采白莲,没让人知道。

师: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偷”大体有三种义项,同学们请看屏幕,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种义项?

生:(异口同声地)瞒着别人、悄悄地。

师: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因为他有莲子吃了。

生3:我觉得小娃很快乐。

师:体会得真好!来,带着你的体会读这两句。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教学意图】“偷”是《池上》一诗的诗眼,一个“偷”字,将儿童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表现得一览无余。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儿童对“偷”字的正确理解上。当教师将儿童对“偷”的罪恶感完全消解掉以后,童真、童趣才会跃然纸上,童言、童趣才会充溢课堂。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1:读出了高兴。

生2:读出了紧张。

生3:读出了小娃的可爱。

生4:读出了小娃的有趣。

(师板书“可爱”“有趣”)

师:更可爱的还在后头,读读后两句,体会体会。(生自读诗句,体会)

师: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让别人知道?

生:不想。

师: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1:发现了。

生2:浮萍一道开,看到浮萍被冲开了,就知道了。

师: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吗?

生:不知道。

师:多有趣、多可爱的孩子!自己已被别人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说。

生:放暑假的时候,妈妈不让我吃雪糕,我乘妈妈不在家就偷偷地打开冰箱吃了一支。妈妈回来了,说我偷吃了,我以为妈妈不知道,坚决不承认,其实妈妈早就知道了。

师:你妈妈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嘴巴上还留着奶油呢!

(生大笑)

师:妈妈责怪你了吗?

生:没有。

师: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你就和诗里的小娃一样——天真、可爱,妈妈怎么会责怪你呢?自己瞒着大人做的事,被别人发现,自己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这就是天真,这就是童趣。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两句。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旨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不解”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这里的不解是作者眼中的“不解”,是我们成人眼中的“不解”。在孩子心里,他以为自己是懂得“藏踪迹”的,并且自得其乐。这才是作者观察的细致准确之处,这才是诗人表达的高明之处。全诗最能表现小娃天真可爱的地方不是“偷采”,而是“不解”。但是,这也是孩子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点。

三、猜诗人、悟情感

师:同学们。诗中不仅藏着一个故事、一幅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猜他是谁?

生:白居易。

师: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生1:他在窥视。

生2:他在偷笑。

生3:他在偷看。

师: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生1:这小孩好玩、可爱。

生2: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生3: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生1: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生2:还有白居易的那颗童心。

师:(板书“喜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配乐一起背这首诗。

【教学意图】本课意在用“藏”字贯穿始终。此处用“藏”巧妙地引出诗的作者并巧妙地揭示诗歌中渗透的思想感情。

专家点评:

引领学生诵读,是诗词教学之根本。如何指导才能做到恰当、扎实、有趣,是广大语文教师努力探索的实际问题。体现着一个语文教师的素养和智慧。孟纪军老师认为“应始终以学生自读为本”。着力“激发学生兴趣”,视“讲白讲透是教学古诗之大忌”,这是很有见地的。

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他的《池上》一课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用“藏”字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期待,兴致勃勃地品词析句,理解诗意,体悟感情。构思巧妙而独具特色。

课堂上,学每一句诗,包括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他都安排了“读”,要求不同,方法有别,读得充分,努力发挥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他把“读”与“思”和“说”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譬如:当学生能把诗句读正确通顺以后,他让学生轻声读诗,“想象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讲给大家听,从而整体把握并说出全诗的大意。他把“读”与“听”和“想象”自然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闭眼静听,教师配乐朗诵”,放飞心灵、展开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一个古代的“小娃”,驾着小艇,偷偷采白莲,悠然归来的情景;而且,还走进诗境,采访站在岸边偷看、偷乐的诗人,进而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体悟诗人的那份童心和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纪军老师也十分重视把学诗与“识字”、“析词”相结合,把字词教学落到实处。譬如,对“偷”字的理解,他引导学生从诗的具体情境中,从自己对“小娃”情态的感悟中揣摩词义。然后又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字典中3个义项,选择确定。

可以说。纪军老师这一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通过学生自读、思考、想象相结合来学习诗词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想见,这样的课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小学语文研究》编辑部)

猜你喜欢

白莲浮萍白居易
池上
白莲
浣溪沙·浮萍
白莲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夜雪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