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气候承诺意义深远

2009-12-16

环球时报 2009-12-16
关键词:钱德勒哥本哈根气候变化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温 宪

正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引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辩之际,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专家威廉·钱德勒发表了题为“哥本哈根备忘录:误导的评论——中国的承诺意义深远”的文章,指出无论从何种标准衡量,中国的减排承诺目标都是强有力的,而利用中国为美国不采取减排行动找借口则是“不诚实的”。钱德勒曾任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国际能源小组成员,也是起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文件的权威西方学者。12月15日,威廉·钱德勒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坦率地解释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责中国是在为美国不采取减排行动找借口

环球时报: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美国有名的智库,您也是知名的气候专家。是什么原因使您公开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回击那些批评中国减排承诺的说法?美国普通百姓对中国人如何减排的话题关心吗?

钱德勒:能源政策与气候变化问题涉及许多技术问题,很多美国公众对此并不真正理解。多数美国公众的感觉是,中国发展很快,而且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更多一些,因此,中国要采取更多的减排行动。换句话说,很多人将气候变化的责任更多地推给了中国。与此同时,很多人对中国所采取的行动多有误解。我感到应该消除这些误解,美国也不应把这些误解当成借口,自己不去采取有力的减排行动。

中国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承诺赢得了国际赞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批评中国,我认为,这些批评是错误的,这类批评缺乏常识和因果联系。批评者的错误不是学术上的小争论——他们的批评为美国反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行动的人提供了掩护,还将阻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采取有效行动。

环球时报:在美国,研究减排问题的机构多吗?

钱德勒:美国有数百机构,至少有数千人从事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研究。我本人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有35年的工作经历,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真正理解中国。

对中国的批评很不公正

环球时报:在《哥本哈根备忘录:误导的评论——中国的承诺意义深远》一文中,您查阅了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9》等很多报告和材料来证明中国的减排努力,并批评对中国进行指责的人。您觉得这些对中国的指责是出于什么目的?

钱德勒: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中国减排承诺目标都是强有力的。在世界经济史上,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大幅和长期地对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进行减排。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提出这样的目标真是令人惊奇。一部分对中国承诺努力的批评与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可能将继续上涨有关。但不要忘了,美国现在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人均的4倍多。奥巴马总统支持美国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近20%,如果中美两国到2020年都完成自己提出的减排目标,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中国的两倍。

利用中国为美国不采取减排行动找借口,这是不诚实的。对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的批评,理由不正当,也不会有什么“成果”,这类批评如果不是为了美国逃避责任而玩弄的一种冷嘲热讽的手段,那就只能解释为学术懒惰或是条件反射式的“痛批中国”。我认为,国际能源组织在误读中国减排目标一事上也负有责任。

我再次强调,那些对中国的指责和批评并不专业。我接触过一些美国白宫和能源部的官员,他们也认为中国采取的行动是严肃的,所定减排目标也是非常高的。为了正确理解中国的减排目标,人们有必要既从专业经济学角度来理解,也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考察。为使人们更为客观地理解中国的减排承诺,我在《哥本哈根备忘录:误导的评论——中国的承诺意义深远》一文中力求用数字说话。

中国的减排承诺会让美国感到压力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不是没有风险,中国必须采取巧妙的手段避免减排伤害经济发展”,那么,中国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风险?

钱德勒:经济学家将能源与GDP之间的关系称为“能源—GDP弹性”,即如果能源消费加倍,GDP增长也加倍,那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为1。在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通常为1.0至1.5,即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常常快于GDP增长。如果以此推断中国会“照常排放”将是错误的,原因是中国的减排目标是要求每年降低4%。但如果在今后10年中国GDP增长保持在8%,其“能源—GDP弹性”系数必须为0.5。然而,如果中国的年经济增长只有6%,弹性系数就应为0.33。中国所定目标在政治上是有风险的,因为中国的减排目标独立于GDP增长,发展速度越慢,其所定目标越难达到。这是因为发展才能带来更多新的、更为有效的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越高,在整个经济中新的更高效的资本设备份额越高。低增长率将要求勾销现有资本。换句话,这意味着中国将不得不关闭更多的现有工厂。我要强调的是,中国避免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发展起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曾在减少能源消耗问题上走过弯路,但中国现行的能源政策可以说是严格的,甚至是严厉的。政策规定了数百条详细的工业能耗标准,其严格程度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均无法相比,我知道中国为此有成千上万未达标的工厂、电厂和生产线关闭。所以,我提到,人们无法想象这样的政策能够在美国施行,更不必说继续施行10年。

简短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做的承诺意义深远。美国同样需要加紧行动,否则作为“全球领导者”的美国将在这一关键问题上面临远远落后于中国的风险。实际上,中国的减排承诺会让美国国会感到压力,并为此采取行动。

环球时报:您觉得,围绕气候变化问题,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在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上,包括77国集团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会有一种想法,觉得把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气候政治问题,会使发达国家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限制甚至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出现倒退。比如,南亚大国印度现在还有4亿人没有享受通电。您怎么看这种现实矛盾?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警惕是否在情理之中?

钱德勒:对于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境遇确应得到理解。的确,印度现在还有4亿人没有享受通电,有人说,他们在12月初宣布减排目标时做出的是“痛苦抉择”,这是可以理解的。仅在缺电这一个问题中,印度就比很多国家更为严重。

我预计哥本哈根会议可能会以某种文件表达良好的政治意愿,而难以达成具体的长期协议,但各方的共识会越来越多。对发展中国家应有更多的理解,少一些误解。▲

猜你喜欢

钱德勒哥本哈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双关语的英汉翻译
2007:绿色企业
钱德勒:与君此别,虽生犹死
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哥本哈根自行车数量超汽车
丹麦一哥本哈根三天三夜暴走日记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