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媒称北京用文化战争显示自信

2009-12-16

环球时报 2009-12-16
关键词:比娅书展法兰克福

香港《南华早报》12月15日文章,原题:文化俱乐部 如果在今后几年中,2009年被看作是中国和西方文化战争的开始之年,你可不要感到惊讶。

在一些(文化)事件上,比如法兰克福书展上的摩擦,还有在墨尔本电影节上北京的伸展肌肉,西方人感到困惑,“他们(中国人)没搞明白,是吗?”

“任何时候北京对以自由为荣的一些西方活动进行施压,结果都是适得其反”,一名欧洲特使称,“他们抓住那些本来基本被大家忽略的小事情,最终在无意间将其酿成事关自由的轰动性事件……”

这样的观点可以理解,而且显然很盛行,但它存在一个具有危险性的缺陷。考虑到北京在其他外交舞台上所表现出的日益增强的娴熟和老练,或许该假定,在同西方文化发生纠葛时,它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实上,北京很“明白”。如今,它正准备不管怎样都向前蹚,因为作为一个国际大国,它能够这么做。

发生在7月份墨尔本电影节上的争执就是一个恰当实例。澳方打算让热比娅出席并放映她的纪录片,这激怒了中国官员,他们要求澳方“纠正错误”。北京的抗议未被采纳,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中国大陆的黑客控制了电影节网站,用一面中国国旗代替了首页。那正是影片和热比娅的公关人员梦寐以求的,首映式被移到墨尔本市政厅,一个足够大能让观众坐着的场所。然而,在这些插曲背后,中国方面也在忙着联络打算在电影节展映自己影片的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影人。最后,7部华语影片悄然退出。

这样的结果表明,北京也许做好了充分准备,冒险把事情闹大以赢得一些长期的得分。或许,它正准备迎接一场摩擦之战。

无疑,北京从不担忧在国际舞台上捍卫其权威地位。但通过扩张文化触角来展示其不断增长的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新愿望,并不意味着北京做所有事都将只根据自己的主张。

当中国代表因抗议异议作家与会而退出10月份的法兰克福书展时,中国驻德前大使梅兆荣说:“我们不是来这里听民主课的。”很难把梅的话当成一个孤立的评论。在其幕后,西方大国小国的外交官们正注意到他们的中国同行前所未有的自信。这表明,北京正在试图传达自己的训诫。

鉴于双方传统和价值的差异,很难看到多大的妥协空间。就这点而言,贯穿2009年的文化之战可能只是小争执——(中西方之间)更大规模的理念冲突的开始。▲(作者格雷格·多伦德,穆弈译)

猜你喜欢

比娅书展法兰克福
“空场”书展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特定人士”挡住热比娅入台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新疆官员反驳“女疆独”谣言
热比娅想拉美国谴责中国
热比娅境内亲属给热比娅的信“我们也想过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