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数两岸高层互动

2009-12-16江河水

中国报道 2009年10期
关键词:陈江事务性和平统一

江河水

“汪辜会谈”及之后的陈江会都是为了解决两岸交流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举行的事务性商谈,而连战、吴伯雄等人访问大陆,并与大陆领导人的会面则是从政治高度定调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时期,大陆对台政策会根据两岸关系和台湾政局发展的形势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但总体而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直是大陆对台政策的主基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基调

在毛泽东时代,初期曾尝试以武力方式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国共两党也开始探索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后因美国的阻挠和大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而搁置。从那时起,大陆就一直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和平统一”也逐渐成为两岸追求统一过程中的主要选择。

1979年,大陆停止对金门进行炮击,从形式上结束了两岸军事对峙的状态。80年代,我党正式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和微调。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动下,两岸交流的大门渐次打开。随着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启动和发展,两岸民间交流越来越密切。

但1995年,李登辉访美,追求“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两岸关系发展制造了障碍,引发了两岸关系动荡和危机。台海危机解除之后,两岸关系又有所回升,1998年实现了第二次“汪辜会谈”,两岸关系也呈现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这种形势下,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得两岸两会之间的协商谈判戛然而止,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不断在两岸关系上制造麻烦。在其执政的8年时间里,曾经提出“一边一国”,通过推动“宪改”、“人联公投”等,搞“法理台独”,严重威胁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这一时期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大陆在坚持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同时,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定为一个新的方向。

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后,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开始步人和平发展新时期。

“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基础

“九二共识”就是1992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两岸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所达成的共识。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开放并进行事务性商谈的政治基础,也是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基本保证。“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后,从原则上排除了事务性商谈中的主要障碍,使双方很快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和“海峡两岸挂号函件遗失查询及补偿”等问题达成协议。正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和1998年实现了两次“汪辜会谈”,大大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严重违背“九二共识”,导致两岸两会协商中断。后来,陈水扁执政8年期间根本就不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在长达9年多的时间里徘徊不前。由此可见,“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协商谈判,一年多来,两岸关系突飞猛进地发展,其基础就在于两岸都坚持“九二共识”。足可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至关重要。

“汪辜会谈”开启新时代

“九二共识”的达成为第一次“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1993年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海皇大厦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四个文件。

虽然海基会和海协会是两岸的民间组织,但从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两岸的官方授权,是分别代表两岸来进行协商谈判的特殊机构。第一次“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40余年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非同一般,它打破了两岸关系40年来的僵局,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时代”,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及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汪辜会谈”以及两岸两会联系与沟通管道的确立,开启了两岸沟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门,有助于增进两岸的互信,说明只要双方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坐下来谈,许多问题都可望得到解决。

“汪辜会谈”及之后的陈江会都是为了解决两岸交流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举行的事务性商谈,而连战、吴伯雄等人访问大陆,并与大陆领导人的会面则是从政治高度定调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和平之旅”搭建信任之桥

2005年3月下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国民党大陆参访团,迈出了两岸政党交流的第一步,既是开启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高层次交流的“破冰之旅”,也是一次“搭桥之旅”。贾庆林在与江丙坤会面时,特别代表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在适当的时机访问大陆。连战当日就欣然接受了大陆方面的邀请,也就有了后来连战的“和平之旅”。

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实现了国共两党从几十年来的隔海喊话到实实在在的互动,并在随后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一种机制,这一点意义深远。

随后,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应邀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这两次访问表明台湾主要在野党,实际上也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希望与大陆进行沟通交流。连战和宋楚瑜的访问进一步增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使得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成为两岸人民的共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访问,共产党与国民党、亲民党之间搭起了相互信任之桥,两岸三党在反对陈水扁、民进党“台独”冒险方面结成统一战线,对于有效制约民进党的“台独”活动,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连战访问大陆是国共两党结束过去近60年的恩恩怨怨、共同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建立了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机制和“党对党”的交流对话的新渠道。而宋楚瑜的访问则把台湾地区的大陆热再次推向高潮,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自连战首次访问大陆以来,国共之间逐渐形成了两党最高领导人定期见面的机制。2008年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国共最高领导人(胡锦涛与吴伯雄)已有两次正式会晤,这种接触交往与对话,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势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10月,马英九正式就任国民党主席,为胡锦涛与马英九——国共两党领导人、也是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会面创造了基本条件。“胡马会”也引来各方的普遍关注和猜测,鉴于“胡马会”的特殊性及其巨大的影响,这一历史性会面的实现还需要等待时机和条件。

两会商谈走向常态化

自2008年5月以来,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谈判已经逐渐走向常态化、机制化,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发挥了巨大作用。2008年6月,第一次陈江会在北京举行,双方就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项事宜达成协议,这是中断了9年之后两岸两会的首次协商谈判。2008年11月,第二次陈江会在台北举行,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两岸正式签署“三通”协议。两岸人民30年来梦寐以求的两岸“三通”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正式实现。今年4月,第三次陈江会在南京举行。

两岸两会协商的常态化机制已经把两会协商谈判发展成为两岸沟通的重要渠道,不仅有利于不断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既有问题,也有利于及时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两岸两会定期进行协商谈判自2008年以来已经形成惯例。根据已有的规划,海协会和海基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台湾举行第四次陈江会。

每一次陈江会谈之前,两岸都会针对各种议题开会沟通,为正式会议作充分准备。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到目前为止,第四次陈江会举办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还没有确定。两会预期将在两岸渔业合作、农业合作、标准化问题、避免重复课税以及双方投资保护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相关协议。按照马英九早先的说法,这次陈江会将不排除对台湾方面极为关心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议题有所触及。

猜你喜欢

陈江事务性和平统一
什么是书记员?
小学计算类教学的思考
“好”字阅读理解
事务性语体的语体标记及教学建议——以产品说明书为例
尹楚平:和平统一是“中国梦·侨胞梦”的根基
组织行为学理论观照下的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初探
陈江:交警的快乐在岗亭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俞正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