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登场时——在创业板大幕拉开后
2009-12-15胡俞越安波
胡俞越 安波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承接创业板的创新试验,在逻辑上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经过漫长期待,创业板于10月31日如愿登场。兴许是对“中国纳斯达克”赋予了太高期望,创业板首日推出就引起暴炒,受此影响,主板市场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凸显证券市场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在创业板登场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期货市场当年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万亿。但是量的突破并没有带来明显质变,在创业板经历了巨幅波动的同时,股指期货犹抱琵琶半遮面。
推出股指期货规避风险,在此时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承接创业板的创新试验,在逻辑上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理论上,如果一个期货市场具有较高的定价效率,则该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将会是该合约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同时,由于股指期货属于金融期货,不存在交割问题,到期日价格强制收敛,使得股指期货的定价效率要高于一般商品期货品种,因此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及预测功能可以说是所有期货品种中最好的。
由于用股指期货进行套保的投资者并不急于抛售股票,从而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与信心的作用。同时,投资者还可利用期现两个市场之间的偏离进行套利交易,实现偏离的迅速回归,从而减弱市场的波动。因此,股指期货减缓股指波动的作用相当显著。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股指期货尚未推出,我国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2007年到2008年之间,中国上证指数最大跌幅为72.83%,1200只个股跌幅都在50%以上,如此大范围的深度下跌给投资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而基金由于最低仓位的限制,更是缺乏与熊市抗争的工具。因为缺乏避险工具和投资组合工具,集聚了专家智慧的机构投资者也并不比散户更聪明,表现出机构投资散户化,长期资金短期化的特征。据统计,2008年424只基金累计亏损高达1.5万亿元。财富的大幅缩水呼唤着风险规避工具推出,承载着重要使命的股指期货箭在弦上。
一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偏高,在现实中体现为股价的暴涨暴跌。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股市的系统风险为 65.7%,大大高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外,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汇率的波动愈加频繁,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利率频繁波动,也需要相应的工具进行风险规避。股指期货作为准备最为充分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其先行试水将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后危机时代,场外衍生品场内化、复杂衍生品简单化将成为金融衍生品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基调。我们应当顺应这一潮流,把握当前这一低成本改革良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金融创新方面适当地踩油门。创业板股票市场上市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而股指期货作为保驾护航的工具,也应当紧随其后。■
作者胡俞越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