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贸区——理想与现实

2009-12-15方明刘东

时间线 2009年1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

方明 刘东

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10年1月1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东自贸区)《投资协议》的生效,双方90%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是继欧盟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万里长征第一步

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自由贸易区是(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目前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仅从关税角度而言,比WTO规则下的最惠国待遇还要优惠,最终会实现零关税。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战略意义:第一,为中国的长远发展开拓了外部战略空间,如对商品和服务的零关税或低关税出口,对自由贸易区的自由投资和保护等;第二,也为中国内部战略空间的拓展创造了条件,如投资资金的流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前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而互补性商品和劳务的进入,将会给中国的长远发展创造一定的战略空间,对于竞争性商品和劳务的进入,如果处理得当,也能提高中国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第三,为相应国家或区域组织开放广阔的中国市场,也给相应的国家或区域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从而也是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意义外,由于两者地理上的接近,通过基础设施、商贸投资、文化教育和旅游外来的一体化建设,实际上能够逐步促进相互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共同抵御外来的金融风险,向共同市场甚至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而且,从战略格局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率先建成,使中国在东亚共同体或未来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仅仅是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

目前,中国与东盟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1991年中国与东盟对话前双边年贸易额不足80亿美元,2005年贸易额已升至1300多亿美元,2008年达到2311亿美元。而自2005年7月20日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以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2005年到2008年,中国从东盟进口额从750亿美元上升至1169亿美元,而中国向东盟的出口额从554亿美元上升至1141亿美元,贸易逆差从196亿美元下降至28亿美元(参见图1)。

双边贸易的发展,关税下降是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中国和东盟商品的平均关税为8.1%,而按照《框架协议》相关规定,到2007年减至6.6%,2009年降到2.4%,到2010年1月1日,90%商品关税都将降到零点。

此外,中国和东盟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变化是推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和东盟进出口商品正逐步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东盟对华投资累计达520亿美元。中国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

东盟的多边贸易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在东亚格局中占据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不过,东亚一直是各方势力角逐的地方,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都介入其中,而东盟也一直在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与各方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并取得了相当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这种优势,并且要冷静地对待各种选择,并争取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

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而欢欣鼓舞之际,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东盟与对话伙伴国加快了经贸领域合作,除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外,还分别同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韩国

2005年12月,东盟与韩国签署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为建设双边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基础性文件。2006年8月,东盟与韩国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1月,东盟和韩国在新加坡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向2010年前建立自贸区迈进了一步。2009年4月,东盟与韩国完成《投资协议》谈判,并于6月在韩国济州岛正式签署这一协议。《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已经完成。

日本

2002年11月,东盟与日本就举行有关自由贸易区协议框架问题的谈判达成共识。2003年3月,东盟和日本在吉隆坡就有关双方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框架问题进行了首次会谈。2005年4月,东盟和日本正式就全面经济伙伴协定进行谈判。2007年11月,双方谈判顺利结束。2008年4月,双方在泰国帕塔亚正式签署《东盟-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根据协定,日本将对从东盟进口的按价值计算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04年9月,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第9次部长磋商会议后一致决定,将从2005年1月开始谈判,力争在2012年前建立跨地区自由贸易区。2005年2月,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墨尔本启动了三方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并于2008年8月完成谈判工作。2009年2月,东盟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8月16日,在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部长会议上,各方同意加快推进各自的内部程序,以便《自由贸易协定》能在2010年如期生效。

印度

2002年11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正式提出在10年内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3年10月,东盟与印度签署了《东盟-印度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提出将在2012年前建成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2009年8月13日,东盟与印度在曼谷举行了第7届东盟-印度经济部长会议,双方签署了磋商达6年之久的《货物贸易协议》以及相关文件。根据双方制定的目标,协议将在2010年1月1日生效。

此外,东盟计划于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市场,为此,东盟各国在加强海关合作、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降低关税水平、开发东盟国家间的过境贸易模型、加强海关与商界以及其他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协调等。事实上,东盟的“花心”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日美澳东亚角力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从9月份上台以来一直强势宣扬“东亚共同体”,但他于2009年11月称,有必要联合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这是因为东亚共同体并未明确同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关系,因此美国等对此心存芥蒂。实际上,在不久前,APEC美国代理代表卡尔特便曾声称,应当把APEC定位为亚洲区域合作的“主要舞台”,“在强化亚太地区经济整合中发挥领导作用。”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则一直主张构筑亚太共同体。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幕前,日本媒体提前披露了首脑会议后将发表的共同宣言草案内容。据报道,草案开篇提出了创建“亚太共同体”的构想,力争将包括美国等在内的APEC整体建成自由贸易区。草案明确了APEC今后的目标——创建类似欧盟(EU)的地区共同体,具体工作将以2010年APEC主办国日本为中心展开。草案中指出,在APEC的20年历史中“创建亚太共同体这一共同目标没有改变”,“要为实现(APEC21个成员参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打下基础,通过工作磋商在2010年年底前得出各种方案”。

实际上,亚洲区域目前已经存在多种多边合作机制,包括东盟10+3、东盟峰会、APEC等,各种合作机制都在促进亚洲区域一体化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以此“亚太共同体”取代之前呼声很高的“东亚共同体”,就说明各方对今后真正实现亚洲区域一体化后的区域范围一直存在争议,背后实际上是围绕主导权与利益的较量。

自贸区的进一步推进

政府投资与信贷

中国政府宣布,将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重点推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同时,中国政府在未来3-5年内将为东盟提供150亿美元信贷,中方决定将向东盟国家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中的优惠性质贷款额度增加到67亿美元,并加强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

自贸区的稳定发展将尽快从简单的“降低关税”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推动以泛亚铁路、南-新公路建设(南宁-新加坡)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泰国目前在积极推动昆曼公路及广西凭祥友谊关至泰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希望能借助这两个基金尽早将泰国至中国的陆路网络打通。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仅靠中国国内银行的支持肯定无法彻底解决,东南亚国家也有投融资的需求,如何实现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对接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危机防范与金融合作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对美元霸权的担忧和稳定区域市场的共识,这一共识就直接转化为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此次全球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中国和东盟提出了建立共同的金融稳定机制,包括未来的货币汇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机制的必要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和中国企业向外发展的动力以及东盟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需求,形成了中国-东盟金融发展的需求。

加强旅游合作

在中国与东盟加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东盟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势头强劲。2000年“泛北”区域内主要五国来华游客人数仅为166万人次,到2007年迅速增至390万人次。同时,东盟国家对中国游客越来越开放,中国游客到东盟各国旅游人数更是呈爆炸式增长。

东盟国家之间如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越南与柬埔寨、泰国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之间已开始实施互免签证措施,而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还没有这样的措施,东盟有些国家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证已是目前最优惠的便利化措施。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跨国旅游多属自发的市场行为,亟待突破机制瓶颈,建立起具有制度性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文化教育交流

据统计,目前在东盟国家和地区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近6万人,仅2007年就有12400多人赴东盟国家留学,其中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而当年在华的东盟留学生大约有3万人。为了吸引更多的东盟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在奖学金申请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开始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新的政府奖学金招生政策,鼓励外国留学生到中国边境省份,特别是中国西部省区院校留学深造。

中国大西南与东盟的合作战略

2008年,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当前应以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出发点,推进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曼谷经济走廊和昆明-曼谷经济走廊建设,重点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

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南宁为起点,沿途连通越南、柬埔寨(或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泛亚铁路和公路大动脉为载体和纽带,开展投资贸易及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把中国与东盟从经济层面上更加紧密地连为一体,形成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跨国通道经济带。广西北部湾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除广西外,整个大西南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也应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三大自贸区比较与展望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它位于欧亚大陆西部,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截至2007年底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面积约4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6亿,2008年GDP总值高达16.58万亿美元,商品贸易总额高达12.18万亿美元(出口6.27万亿美元,进口5.9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高达3.26万亿美元(出口1.74万亿美元,进口1.52万亿美元)。欧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早期的欧盟以西欧15国为核心,后来加入了南欧和东欧转型经济体。

1988年1月2日,美、加两国正式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94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北美自贸区面积高达2130万平方公里,人口4.3亿人,2008年GDP总值大致达15.37万亿美元,商品贸易达4.9万亿美元(出口2万亿美元,进口2.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1.1万亿美元(出口6000亿美元,进口4700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面积1403.6万平方公里,人口高达19万人,2008年GDP达6万亿美元,商品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出口2.42万亿美元,进口2.0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8000亿美元(出口4080亿美元,进口3990亿美元)(以上参见表1)。

经过比较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有着面积大、人口众多、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的特点。就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如果加上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其总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和贸易量将远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且如果加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潜力更是巨大。而且,如果亚太自贸区能建成,也就是把目前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北美自贸区合一,再加上大洋洲和日韩等地,其空间也是超乎想像的。如果这一日的到来,那么,整个WTO时代可能就会被自贸区时代所改写。

全球自贸区战略的未来

中国的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在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基础上仍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区域内的各种合作,恰当选择加入到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去,但要把握好对中国长远发展有利的自贸区建设并把握相应的主导权;二是仍然不要固守亚太区域,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目前东亚区,而应该有战略性选择。

因为自贸区各方相互间降低货物和服务的关税,为相互投资增加便利本身就符合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尤其是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建成完全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这对于人类历史和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应该说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中国不应仅局限于此,除了正在进行的与巴基斯坦自贸区谈判外,还应该与南亚的印度进行谈判,还应加强与中亚和俄罗斯等非WTO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谈判,并由此逐步上升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在以亚洲和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自贸区建设策略上,继续大力推动与拉美、中东和非洲甚至欧洲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作者方明为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高级分析员;刘东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中国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之考探——从合作基础、形式、挑战到完善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