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农民的生活比蜜甜
2009-12-14袁帅
袁 帅
[摘要]电视剧《刘老根》的热播,给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和警示。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宜居为目标,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创造商标准、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保证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提高生活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
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现代农村体裁电视剧《刘老根I》,以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深刻到位的人物表演、极富特色的地方语言、震撼人心的感情纠葛,讲述了被二儿子取代支书职务的刘老根,在省城大儿子家中生活两年后,带着“岁数不大,还想干点事”的简单想法,联合大儿子的邻居韩冰回到家乡,利用天然旅游资源办起乡村度假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创业过程,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社会上刮起一阵强劲的东北风。该剧寓意深刻、令人深思、耐人寻味,在给人们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和警示。
一、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宜居为目标
剧中城里人韩冰之所以敢冒风险到刘老根家乡投资兴建龙泉山庄度假村,城里游客之所以愿意到龙泉山庄游玩度假,原因之一,就在于刘老根家乡那天然的资源、原始的生态、自然的环境,使韩冰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进而点燃了她投资的激情,激发了她投资的欲望;就在于刘老根家乡那茂密的森林、绿色的植被、清澈的池塘、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给游客提供了一个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宜人的田园景色而又宁静的生活环境,使那些久居喧嚣的城里人远离了嘈杂的噪声、混浊的空气和拥挤的人群。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神清气爽、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身心安宁地融入自然,尽情地享受乡村的景色。现代社会,人的生命最宝贵,自然资源最珍贵,生态环境是最重要。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和基本要求。为此,新农村建设应以适宜农民居住为首要目标,注重自然资源维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杜绝“开发性”破坏,避免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发生,为农民创造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新农村建设应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
剧中有两个情节令人心情沉重并值得深思。一是丁香得了肺炎后却被县城医院医生误诊为癌症,二是大辣椒怀孕后却要搭车到县城去诊断。按说这两个原本最简单不过的诊断项目,在乡镇医院就可以解决,根本用不着费尽周折地到市里和县里去,但当今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却又确确实实地满足不了农民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尽管剧情是虚构的,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基本生活条件落后的现状。目前,包括电力电讯、道路交通、水利用水、文教卫生体育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落后现象普遍存在。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落后现状,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当务之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生活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为目标,在政府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对农村交通通讯、水电、排水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建力度;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文化和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以满足农民交通、购物、通讯等消费需求,满足农民供水、供电、供气、就医等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农民子女上学、文体娱乐等精神需求,为推进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农民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民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优越的外部条件。
三、新农村建设应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原则
剧中龙泉山庄之所以游客不断、生意红火,原因之一,是山庄的小火炕、粘豆包、杀猪菜、二人转、大秧歌、马车观光,这些原本“土得掉渣”却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吸引了城里人和外乡人,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东北乡村农家人的生活,了解到东北农村发展的历史,领略到东北乡村的风土人情。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突出地方特色、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要按照开发和保护相结合、传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依据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型、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的目标定位,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要求,做好村庄发展规划,保护挖掘人文资源,建设好民俗村、古村落、民族村、古民居;弘扬好乡村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文艺和农耕文化,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房屋、园林、牌坊、祠堂、书院、古桥、古井、古树、古堡、古道、古庙;传承好少数民族风情、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民族生产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