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说《罗亭》的空间隐喻

2009-12-14袁运隆

电影文学 2009年17期
关键词:反抗权力空间

袁运隆

[摘要]文学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就是人物生存的特定空间,它是人物生存的权力意态,生存欲望激烈冲突对抗以及相互争夺的场所。《罗亭》这部小说对“客厅”“花园”和私人“房间”三个特定空间场景的描写,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意义:“客厅”是权力的象征,“花园”则是以个性解放来反抗现实的权力秩序,而私人“房间”则表现某些人面对现实冲突采取的躲避心态。小说以此来表现了人物的各种生存意志冲突以及复杂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空间;权力;反抗;躲避

“空间形式”作为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以其真实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成为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空间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都有很多关于对空间的理解。在福柯看来,空间中隐含的是社会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有关空间的历史——这就是权力的历史——从地缘政治的大战略到住所的小策略,从教室这样制度化的建筑到医院的设计……空间的定位是一种必须仔细研究的政治经济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空间都是一种权力,是一种话语。列斐伏尔也对空间有自己的独到理解:“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涵着某种意义。”“只有当社会关系在空间中得以表达时,这些关系才能够存在,它们把自身投射到空间中,在空间中同化,在此过程中也就产生了空间本身,同时,社会空间既是行为的领域,也是行为的基础。”所以,福柯和列斐伏尔都把空间看成是社会权力的存在场所,是意识形态的产物。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生存空间,它不仅是一个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的物理性实体,同时,它还产生出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权力、关系等等。而这样的社会权力关系又是渗透在人们生存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每时每刻都体会到它的存在。文学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就是人物生存的特定空间,它是人物生存的权力意态、生存欲望激烈冲突对抗以及相互争夺的场所。而作家往往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去写人们生活的故事,展现了特定社会背景中人们的生存空间状况,让读者去把握其中所隐含的各种意义。

屠格涅夫的小说中具有明确的空间意识,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特定的生存空间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揭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罗亭》是他早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主要情节是写罗亭在达松斯卡娅庄园里所发生的故事,写他怎样走进这个贵族社会,并与贵族小姐娜塔利娅发生了爱情,最后又是怎样被迫离开了庄园,过着漂泊者的生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着重写出了三个极为重要的空间场景,即“客厅”“花园”和私人“房间”,并通过人物的故事,赋予了这些空间极为明确的隐喻。

一、客厅·权力的象征

空间不仅产生社会权力,同时也是权力运行的场所、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指出:“社会空间允许某些行为的发生,暗示另外一些行为,但同时也禁止其他的一些行为。”这里其实就是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着的权力意志。人们生存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去获取更好的生存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的生存欲望必然会与社会的其他生存意志及权力产生冲突,因此,空间既成为表达生存欲望和权力意志的地方,也成为争夺的对象。

小说中的客厅在贵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富丽堂皇,典雅高贵,极富贵族豪华的生活情致;在这个空间里,人物的处所,行进的路线方向等等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既显现出人物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一种权力。达丽娅·米哈依洛芙娜是庄园的主人,也是小说描写的贵族社会权力集中的代表,她一开始出现在客厅里,作者就做了极为细致的描写。她在客厅的正中央“躺在一张宽阔的卧榻上,两腿蜷曲着,手里正在摆弄一本新近出版的法文小册子”,以她为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表面上看,这是一幅静态的客厅人物的素描,但是已经透露出极为明确的权力关系,也交代了这些人物的社会关系。达丽娅“是一位出身名门的阔太太……她熟悉整个欧洲,欧洲也知道她…”在莫斯科颇有名气,拜访她的人络绎不绝,她属于上流社会”。在她的客厅汇集了当地一些有身份的人,这个贵族社会以一种不可一世的、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来面对现实社会,俨然以社会的主人自居。而小说的主人公罗亭却是一个出身手“T省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就死了,只留下孤儿寡母。母亲节衣缩食把他养大,以后他又靠别人的接济完成了学业,进入社会后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居无定所,过着一种漂泊者的生活,他“坐在一辆破车上,沿着黑气腾腾,尘土飞扬的道路,一站又一站地不断颠簸……什么时候能够到达目的地,究竟能不能达到目的地,只有上帝知道了”。这样的生存处境也就决定他社会地位的微贱,这与以达丽娅为代表的那个显赫的贵族特权阶层就有天壤之别。这个破落的贵族有权力走进达丽娅的贵族社会吗?小说一开始就以这样的冲突悬念拉开了人物故事的序幕。他一走进达丽娅的客厅,面对毕加索夫咄咄逼人的进攻表现出一种处乱不惊的大智大勇,他以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雄辩的口才、昂扬的精神面貌打败了对方,尤其是他优雅的气质、不凡的谈吐得到了在场很多人的认可,甚至连掌握权力的达丽娅也为他富于激情的演说拍手称快,她很欣赏他,“她内心对新来的客人所表现出来的那镇定、沉着和彬彬有礼,风度相当满意,他是上流社会的人,她颇有好感地看了罗亭一眼,想到‘应该爱抚他一下。“她为自己的新的发现而感到自豪,甚至开始考虑怎样把罗亭介绍给上流社会”。这样,他被以达丽娅为中心的一些女性贵族所赏识,大家在背后称赞他,成为她们心目中的“人才”,他“几乎主宰了这个家庭”。但这并不意味整个贵族社会对他权力的认可,更不能说明他与贵族特权社会较量的最后胜利,最多只能说明他满足了女性贵族对一个有才华男子的好奇心而已。最终,他是不可能被贵族社会所接受的。因为,他没有家产,身无分文,穷愁潦倒。更重要的是他的到来完全打破了原有权力、利益、欲望等关系的平衡,也必然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也会导致那些人对他的强烈不满,并对他的到来采取应有的态度与必要的行动。首先是毕加索夫,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因他的很多有趣的言说可以给达丽娅等女性贵族带来欢乐,也博得了达丽娅的认可,而罗亭的到来显然就威胁到他现实的生存,他痛恨罗亭,所以,罗亭一走进客厅,他就毫不客气地与罗亭展开激烈的争辩,想从心理上对罗亭迎头痛击,给他一个下马威,但是,他失败了。其次,是沃伦采夫,这个贵族青年钟情于达丽娅的大女儿娜塔利娅,但这位贵族小姐却对罗亭情有独钟,这激起了沃伦采夫对罗亭的嫉妒,他在饭桌上就直接与罗亭发生了[J角,弄得大家不欢而散;以后,他气愤地提出要与罗亭决斗。还有就是潘达列夫斯基,罗亭的到来使这位女主人的“宠儿”心中不怏,看见达丽娅赏识罗亭,他担心罗亭抢占了他的地

位。他跟踪罗亭,寻找机会打击他,最后,他偷看到了罗亭与娜塔利娅在花园里约会,并把罗亭与娜塔利娅的爱情直接告诉了达丽娅,罗亭的爱情美梦破灭了。所以,罗亭的到来实际上引起了他的生存欲望与许多人生存的权力、欲望和利益的对抗冲突;同时他的举动也是与贵族社会权力的对抗。当达丽娅知道了罗亭在追求她的女儿时,极为愤怒“这个既无财产,又无官职的无名之辈,竟敢与她的女儿约会,不是谁都可以做我的女婿的”。整个贵族社会对他进行了反击。这样一来,罗亭的末日就到了,他做出明智的选择,主动离开了达丽娅的庄园。至此,这场与一个外来入侵者的关于生存的权力、意志、欲望的激烈抗争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罗亭的不幸的根源就在于他根本就不属于那个显赫的贵族阶层,所以,他不可能走进那个富丽辉煌的贵族圈子。贵族列日涅夫看到他颠沛流离、穷愁末路的样子不无感叹地说道,“罗亭的不幸就在于他不了解俄国,这确实是很大的不幸,俄国可以没有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位,可是,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离不开俄国”。这句话就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中是贵族掌握和控制了上流社会的生存权利,形象地说明了贵族神圣的生活圈子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当罗亭被驱逐出贵族社会以后,生活又回到了原先温馨的轨道,列日涅夫娶了漂亮的巴甫洛芙娜,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沃伦采夫也如愿以偿地娶到了贵族小姐娜塔利娅,幸福快乐。而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罗亭被抛弃了,没有人会记住他。

“上流社会的人对待不再需要的人,不是一般的抛弃,而是随手一扔,就像舞会之后扔掉手套,就像扔掉糖纸和没有中奖的彩票一样。”他继续过着那种凄凉的漂泊生活。

二、花园·对权力的抗争

人们在生活中会表现出许多权力意志、生存欲望之间的对抗、阻止和争夺等,它会发生在社会中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之中,并没有固定的某一程式。而爱情婚姻作为人们在现实生存中的一种意志和情感方式,也自然地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存权利的一种态度。所以,在《罗亭》中,就专门在贵族的庄园写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形式——“花园”,与客厅的严谨、堂皇、尊严等完全不同的是它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花园一直延伸到河边,在园里有许多古老的林阴道,路旁椴树参天,满目金黄,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林荫道的尽头,豁然露出一片翠绿,眼里还有不少槐树和丁香花的园亭。”这里轻松、更多地展现出生活中的那种闲情逸致。但实际上,这里所发生的所有人物的故事都处处体现出对待权力的态度,与权力发生各种关系。这个空间脱离了现实社会权力的影响,个人自我得到真实的表达。罗亭作为一个失意的知识分子,他对现实社会极为不满,渴望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得以实现,生存的权利得到尊重。所以,他强凋人应该凭自尊去生存,他说:“自尊心,作为一种追求完美的巨大动力,即是一切丰功伟绩的源泉……人必须克服自己身上根深蒂固的私心,让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权利。”这表明了罗亭渴望走进社会,施展自己才华的强烈愿望,也表示了对贵族特权和自私的极大愤慨。面对现实苦难的生存现状,他自己又是那么的失意,他感到自己贫穷,没有金钱,为前途担忧,不无悲观地感叹道:“即使我有坚定的信念,我又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呢?即使我相信自己的力量,可哪儿又能找到真诚而富有同情的心灵呢?”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罗亭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悲愤感情。而娜塔利娅同情他,鼓励他“别人可以休息,而您…--您应该工作,努力成为有用的人,除了你,又有谁能呢……”尽管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但他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念,他很快从悲凉的境地中挣脱出来,鼓励自己,“我应该行动,我不该埋没自己的才能”。正是对自己恢复了自尊与自信,他才大胆地去追求娜塔利娅,并获得了这位贵族小姐的芳心。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勇敢的行为本身也是对贵族特权社会的蔑视和反抗,以此来证明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追求美好生活所拥有的权利。

而在“花园”空间场景中描写的娜塔利娅同样也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表面上看她仅仅17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女孩子,但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被罗亭身上所体现出的出类拔萃的才华所吸引,看着他在那里滔滔不绝地演讲而激动,“她的脸通红通红,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罗亭,那双眼睛时而流露出忧郁,时而又放射出异彩”。她深深地爱上了眼前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她与罗亭在花园时约会,散步,讨论人生和爱情的问题,这种美好的爱情使她感到幸福,“在心里勾起一种甜蜜的慵懒、神秘的同情和朦胧的愿望。而这种发自于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她所生活的贵族社会的道德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她勇敢地在花园里向罗亭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也显示了她对贵族世俗社会的一种叛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当她与罗亭相爱的事情被告密后,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愿意与罗亭一起远走他乡,“我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我肯定会马上跟你走的,你知道吗?我已经下定决心什么事情都不顾了。”然而,罗亭在贵族社会面前屈服了,这使她极为伤心、极为失望以后,回到母亲的身边,她也决不向母亲屈服认错。发生在花园里的爱情故事生动感人,表明了年轻人向传统道德以及世俗社会权力的挑战。尽管这种崇尚个性解放、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要变成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它本身就表现了对自身生存权的尊重,是对现有权力秩序的抗争,值得敬佩。

三、房间·权力冲突的避难所

小说写了人生存的自尊与贵族权力及传统伦理的冲突,在当时俄国社会的历史语境中,这种冲突必然是以罗亭这样的“小人物”的失败而告终的。然而,在这样激烈的冲突中还涉及其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们所做出的选择,这种感受及选择也必须要有一个独特的空间来表现。所以,小说又在“客厅”与“花园”之外去写了第三个空间场景——私人房间。这是一个中性的空间地带,它不倾向于任何权力一方,它拒绝任何一方权力的进入,成为各种权力冲突的背景下一个理想的庇护所。娜塔利娅的房间就是这样的一个空间。这里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每次她在外界感受的任何事情,内心激起什么样的感情,她都会在这里独自的品味。她第一次在客厅见到罗亭,被罗亭那富有激情的演讲、优雅的气质、出众的才华所吸引,回到房间中,心里总是难以平静,“尽管脱了衣服躺在床上,但没有丝毫的睡意,连眼睛都没有合过,她手垫着脑袋,眼望着黑暗;她的脉搏在狂跳,一声声长叹使她的胸脯时起时伏。”正是在这样属于自己的空间,她才静静地去思考自己的爱情,去编织自己爱情的美梦。当她的美好爱情被罗亭的软弱无情地摧毁时,她又是多么的悲伤。她没想到罗亭会做出如此让她失望的决定,而一想到母亲对她的严厉的斥责,内心又极为痛苦。她在花园里与罗亭做最后的别离,“急匆匆穿过田野向家里跑去,她顺利地回到自己的卧室,可是刚一跨进门槛就摔倒在玛莎的怀里”。她在自己的小屋里静静地待着,内心极不平静,“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自己的床前,疲惫不堪地把头埋进枕头,她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痛苦、可恨和庸俗”。也正是在自己独立的空间里,她慢慢地医治自己心灵的创伤,爱情是幸福的,因为这样的情感是发自生命的感悟,是一种章福的情感,值得自己去追求。但是,在现存社会的种种权力关系之中,这种美好的生存意志却又是难以实现的,爱情又是那么的苦涩。她流着眼泪在静静地思考,最后,她终于振作起来精神,站起来擦干了眼泪,点亮了蜡烛,将罗亭的信放在火中烧掉,并把灰烬抛到了窗外,“苦笑着照了照镜子,自上而下地悄悄活动了一下脑袋,便下楼到客厅里去了”。她从痛苦的失恋中振作起来,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之中。“房间”的空间在这里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个人休息的场所,还是治疗自己心灵的创伤、躲避外界各种复杂权力关系影响的庇护所。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在这部小说中正是通过贵族庄园中的客厅、花园和私人房间三个空间场景来叙述故事,揭示了在这些空间场景中所隐藏的社会生活的权力意志、生存欲望冲突的本质以及在这样严酷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的种种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反抗权力空间
创享空间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压抑与反抗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