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2009-12-11李军霞

商情 2009年27期
关键词:会计法会计工作会计制度

李军霞

[摘要]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本文从多角度讨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探讨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⒈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因而很多素质不高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不熟悉,执业判断能力较差,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单位领导素质不高,使得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被动地去提供失真信息。由于很多企业对第一管理者制约机制的丧失,单位的第一管理者出于种种目的,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加之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得不到保障等原因,他们不得不被动地按照领导意图去提供失真会计信息。

⒉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检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和中介机构,但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检验的监督体系。

⒊会计准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给会计信息提供了失真的机会。出于复杂经济业务的需要,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留有较多的灵活性。一些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利用会计准则、制度中的备选方法、会计政策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这些都给会计信息提供了失真的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对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

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差别也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失真会计信息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提供者不惜铤而走险。由于我国对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太弱,失真会计信息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造假成本远低于其所获得的收益,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敢于铤而走险,通过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获取丰厚的额外收益。

⒌会计工作失误,导致的无意识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无意识错误,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了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会导致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惩戒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⒈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建立健全会计岗位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体制。强化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杜绝无证人员上岗和随意撤换会计人员的现象。同时,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与本单位有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导致会计人员不敢抵制违法行为,因此要推行会计委派制。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委派到企业任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 :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应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制定应极大限度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及时加以完善,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尽量减少准则中可选择的备选方法,避免企业以合理的借口造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缩小中外会计处理差异,提高中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虽然我把这一条放在了最后,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早在 1984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中有规定 :“会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树立全局观点,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1999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首次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写进了《会计法》,足以说明加强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会计人员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哪里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⒋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监督制度作用。一是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和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各单位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对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制度和其他重要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进行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四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监管,可以有效防范违法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五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

⒌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首先,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理论研究,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出会计信息形成与提供的规范或准则,克服会计信息失真。其次,通过会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会计工作紧跟社会时代的潮流,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会计信息真实性探析.

[3]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猜你喜欢

会计法会计工作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会计法》修订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会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