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际学校教育观念的思考

2009-12-1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管理教学

邹 敏

摘要:地方学校教育正在面临着国际文化融入带来的新问题,本文从在国际学校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和经验出发,针对外籍儿童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思考总结,在新的形式下尝试着创新德育模式,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更高平台、更广阔的环境中锤炼。

关键词:教学;管理;德育模式

初到国际学校工作,曾经忐忑不安过,因为班中多了不少外籍孩子,这在以前可是没有的事。这真是:老兵遇到新问题。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我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边摸索前行,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1 尊重民族传统,传播中国文化

我们顾及到外籍学生的民族传统,在班中积极营造“家”的感觉。课堂上,谈到春天,同学们就会看到朴智敏等同学一往情深地说起家乡的金达莱花开了;说起圣诞节,就会有白胡子的“圣诞老人”来给肤色各异的同学送上珍贵的礼物,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传递友谊带来的快乐和芬芳。在尊重外籍孩子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我积极地向他们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努力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民俗节日、风俗习惯、礼仪等知识,

热情为孩子们构建了解中国的桥梁。

“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国际学校少先队的风景线上就新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金柔林李英一等韩国籍学生,万瑜璇等台湾孩子,与中国同学一起加入了少先队。入队前,我与周围的老师展开了讨论。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孩子有他们国家的传统,他们在中国入队是否与他们国家的信仰相违背。而我认为;目前,少先队入队参照的是“全童入队”原则,学校任何孩子有入队意愿,就能加入少先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中队,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队,任何在学校就读的孩子,都有权利成为少先队的一分子”。《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对入队儿童的国籍没有做出规定,因此对于少先队成员不做明确的国籍区分,入队目的在于给同一队伍中的孩子创造和谐统一、健康成长的氛围。此外,我逐个征询了孩子的意见,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佩戴红领巾,是融入集体,也是一种荣誉。我还一一询问了外籍家长。李英一妈妈告诉我:红领巾是中国国旗的一角,是很光荣的,中国孩子都迫切希望戴上红领巾,我们家的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孩子十分喜欢自己的班级和学校。入乡随俗,和中国孩子一起成为少先队员!成了每个外籍孩子的共同理念。最后,老师们统一了意见:入队是孩子的信仰自由,他们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外籍孩子和中国伙伴相濡以沫,朝夕相处,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我们这片热土,这正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2 严格教育,纠正不良习惯

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但并不是说他们是十全十美的,在教育外籍学生的过程中,我一视同仁,严格教育,努力为他们打造良好的个性,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面对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我力争做到有理有节,既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又想办法让他们融入到本校本班的集体生活中。

有一次,坐在李英一后面的台湾家长找到我,气愤地向我反映:“我孩子的橡皮刚带到学校一天,就给李英一抢走了,孩子胆小,怕李英一打他,吓得不敢跟你说。”我当即表示,我将认真查实,给孩子一个圆满的答复。李英一来到学校后,我把它找到身边,仔细询问了情况,他直言不讳,爽气地承认了有这么回事儿。我请孩子说说该怎样弥补自己的过错,他两手一摊,不知所措。我心想:教育他的大好时机来了。我请孩子首先拿出自己的橡皮还给对方,然后真诚地向对方赔礼道歉。李英一非常爽脆地向对方承认了错误,最后我还请两位同学拉拉手,让两人认识到:友谊在真诚的道歉中能得到加固。

3 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外籍家长的配合

班中有一位胖乎乎的韩国小孩,名叫李英一。每周我都会将情况汇总,向他家的翻译反映。家长会,我将我发言的资料给了翻译,并一再向这位尽职的翻译表示感谢。一日,我们正在上课,我走下去巡视的时候,猛然看到我们的李英一不知什么时候,解放了他的双脚,两只脚丫子正美滋滋地搁在椅子上。事后,当翻译来了解孩子一周的上课情况时,我婉转地指出了这件事,并帮孩子分析了他喜欢这样做的原因:韩国孩子回到家中便穿着袜子在地板上自由穿梭,因此他在集体中也会有这样的举动。因此我请翻译代言,麻烦家长也进行相关的教育,让他知道学校和家庭有别,要学会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我还请家长给李英一穿一双难以穿脱的鞋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脱鞋行动”。在教室里,我看到这一幕重演之时,便会一次次凑近他的耳朵,善意地提醒他。数月之后,我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言行举止文明多了,其中,韩国家长的配合功不可没。

通过与外籍家长的交往,使我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能站在家长的立场和老师的双重立场上看问题,家校之间的沟通进一步融洽,我和这些外籍学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将心比心,视如己出,主动沟通,争取配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对中外学生来说是阻碍他们成长的绊脚石。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方能使中外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自己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并带领身边的学生互相学习。

校园里,外籍学生见到我们总会有礼貌地主动问好,面带笑容,十分真诚,与他们相处如沐春风。我们班的金柔林和他的哥哥每次见到我总是谦恭地弯下腰来,彬彬有礼地打招呼:“老师好。”男孩子像绅士,女孩子像淑女,这句话用在这些孩子身上是一点也不为过。外籍孩子的坚韧不拔也是中国孩子迫切需要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还没学几个字,每次回家作业,我只要求孩子抄写一些扩词。可他们会在田字格中一丝不苟地用中文抄写好全文,在四线格中抄写好课文的拼音。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使得这些孩子的中文水平直线上升,他们初入学时,语文测试都只有二三十分,到期末测试,成绩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班的朴智敏在期末测试中就考了97分。平时,我也用中文请他们做事,他们都能听懂,并保质保量地一一完成,他们还能帮同学发作业本,谁说这些不是提供了一个让他们练习中文的最佳机会?我跟这些孩子开玩笑说:“你们可是未来的中国通哦!”

而我们的中国学生,与这些外籍同学朝夕相处的同时,也像他们的老师一样在感受着外籍同学与众不同的地方。耳濡目染着异国同学的礼貌待人﹑好学上进﹑孜孜以求……无形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学得一个个落落大方。在学习上,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班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班风,见到了以前我整日唠叨个不停也收不到的效果。真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 结束语

如果说:我们的地方学校教育正在面临着国际文化融入带来的新问题,适应着国际文化融合带来的新现象。那么,如何教育好这些外籍学生,将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会面对的问题。感谢这群外籍学生,他们让我较早地接触到了校园国际文化融合的气息。我从这几名外籍学生身上受到启迪,在新的形式下尝试着创新德育模式,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更高平台、更广阔的环境中锤炼,努力培养品德过硬、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下一代。放眼世界,当今这个社会正成为一个地球村。而我们的班集体正可谓是这个地球村的细胞,我们何不尝试将我们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一个具有国际气息的儿童乐园呢?

其实,教育无怪乎一个字:爱!爱如空气,爱如阳光!我相信:有心就有爱。让我们携手国际友人,与心相通,与爱同行。敞开爱的胸怀,海纳百川,共创和谐胜境,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建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邹敏(1973.11-)女,工作单位: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管理教学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