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的有效运用策略
2009-12-11金明玉
摘要: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乡土案例,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实现德育的渗透,实现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乡土地理;优化地理教学;有意注意;科学素养
乡土地理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能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和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有利于体现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及构件开放的地理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激活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也指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因素。学生对该学科产生了兴趣,才有探求新知的欲望。乡土地理知识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本身就有亲和力。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穿插乡土地理,能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进入学习佳境。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们经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冬季,有云的夜晚和晴朗的夜晚,什么样的夜晚更暖和?”学生纷纷回答说:“有云的夜晚更暖和”。然后我又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为什么呀?”学生非常感兴趣,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解决这一问题后我又问:“我们都见过霜冻现象,那么它是发生在晴朗的夜晚还是有云的夜晚?我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预防霜冻的到来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教学情景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既深化了课本知识,也使学生从中获得运用地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明白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素养和事实求是的态度。
2 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某些地理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强化。乡土地理为学生提供了一部现实的、生动活泼的教材。在我们现行的中师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少,出现了只重视课堂教学,而课外活动、学生的实践经历少,出现了课堂上凭想象、教学质量欠佳的状态,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1)例如在学习第一章、第六节“地转偏向力”这个概念时,首先交代“这个力只对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起作用,北半秋向右,南半球向左。”而这个力我们是看不到的,非常抽象,所以同学门对它的存在感觉很疑惑。我告诉大家“其实这个力的存在产生了很多的自然现象。然后给大家例举了很多的同学门熟知的一些现象,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比较严重”,还有“我们牡丹江冬季经常吹西北风”也是由这个力决定的,然后用版图进一步证明这个力的存在及其它对以上地理现象的影响,使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不仅信服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知识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2)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充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把课本知识带到实践中去验证去探究。例如在学习第六章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我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去牡丹江的郊区走走,看看那里的农民主要在从事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水平如何?为什么?是否与我们书本上讲的“以肉、蛋、奶及蔬菜为主的农业生产”相吻合。同学们非常感兴趣,通过走访同学们不仅看到了牡丹江郊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同时也体会到了科学的农业生产给牡丹江郊区农民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学生更加明确了给牡丹江郊区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原因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及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用事实验证了书本知识,也为很多从农村来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改造家乡的崇高志向,从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操。
3 树立观念、培养情感
乡土地理既为学生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其积极的情感。例如在进行第五章“第五节、城市化”教学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大城市就业困难”这一问题展开分组讨论,给学生一些讨论题目:(1)为什么大城市就业困难?应该怎样解决?(2)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区急需人才,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都和他们-未来的人民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讨论非常积极热烈,针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大城市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的发展水平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造成的,明确了“计划生育”这项国策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从中也知道了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所以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主要途径。针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使同学们身感做为未来任命教师的责任重大,因为在我国还有很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还急缺教师,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还需要教育,很多同学立志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建设的热情和信心,树立了一种社会责任意识。
4 及时穿插、用事实说话
我们身边的地理事物有些是经常变化的,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捕捉信息,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效果显著。例如有些时候由于牡丹江冬季取暖要用煤炭,遇到气压低的天气,空气中有害气体排放不出去,会造成大气污染,很多同学会出现咳嗽症状,使学生身感环境破坏给我们人类带来危害,我就会利用这个时机教育学生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多么重要,同时也教育学生要依靠科技开发清洁能源代替煤炭是防止牡丹江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近些年,牡丹江地区也出现过沙尘暴,我也会及时引导学生和他们共同探究其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另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发生,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5 乡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广泛收集有关乡土地理的信息资料,建立一个资料信息库,灵活选取利于学生分析且有趣的事实资料,这样才会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的目的。
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收集信息。在这方面我校有绝对的优势、条件都以具备,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还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把学生的精力从网络游戏中逐步分离出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以及它们的变化,并找出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及时捕捉乡土事实资料,提高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带领学生走出去,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考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情感,培养同他人合作的精神及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009年一月
参考文献
[1]《福建地理:高师地理课程教学探索》杨载天.2003年第10期.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戚永华2006年第10期.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怎应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徐曾林李丽新1995年第4期.
[4]《地理教学》2006年第3期 第32-34页.
作者简介:金明玉(1964.06-),现任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教师,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