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009-12-11戴明道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学力素质教育历史

戴明道

摘 要:历史教学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要重视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观念,以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取科学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实效

历史教学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采取科学而灵活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分析能力。但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我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影响,历史教学也毫不例外地打下了凯洛夫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法的烙印。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容易操作,至今在我国多数地区仍占着统治的地位。但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造成“满堂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成效不显著。

历史教学要提高成效,就要下大力气激活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由于应试教育的阴影,很多历史教师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这违背了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质量,创造性学力是指为适应时代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对知识的探求态度、创新能力、经验积累等多方面的集合。发展性学力是指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复合。发展性学力是人的智能与人格(态度)持续发展力量的展示,创造性学力则是人的智能潜力与人格(态度)力量高质量的集中表现。没有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正是它们有机的结合,才保证了人的终身发展,这也是复制式教学转变为创造式教学的追求目标。

第二,善于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法

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毕竟学生是教学效果的最后决定因素,对学生启发引导的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状况。

历史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法,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线索,究其因果。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为学生“开路”“平坡”“解疑”;要适时点拨,恰当引申,有放有收。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讲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讲历史教材的规律性、实质性、关键性的问题,讲历史教材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精讲学生因年龄和阅历的关系而一时认识不清、理解不了的内容。

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的养成,核心在于一个“疑”字。因此,自学指导贵在设疑、求疑、解疑。历史教学疑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易使人乏味的地方。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一个个矛盾,组成“问题”的阶梯,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比如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上课时老师稍给些时间,便可让学生指出章节间的联系,提出在预习中不解的问题。老师就可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进行调节,使历史教学始终围绕目标,始终和谐有序,充满生气和活力。

第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发挥社会与此课堂综合效益

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史论结合,既有逻辑辩证的分析综合,也有形象生动的描述说明;既要善于恰当的旁征,又善于合理的启发。运用课堂机制让学生们在兴奋中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优秀的历史教师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完全进入角色,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气质和个性,正确地显露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讨论、质疑情境,引导好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演绎,从中发现规律,找出共性与个性,让学生体会到跳起来摘梨子、然后亲口吃梨子的滋味感受。

常用的教法有:图示法、讨论法、问题法等。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多运用现代化教具,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在教法多变的同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18课《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时,可将教学设计如下:采用“问题教学法”,概括为“一个突出、两个体现、三个步骤”。1.一个突出: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培养;2.两个体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营造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3.三个步骤:设疑(老师提问)——思辩(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回答)——释疑(老师总结)。具体操作为:讲授新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的有关图片及材料,学生读材料,思考回答:(1)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要求学生能提炼、概括信息,论从史出,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最后老师总结。

提高学生的素质,方法很多。但要求学生平时进行大量阅读,应是一条重要途径。这里,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主张颇有现实意义。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些书籍、文章,进行浏览,接触各种观点,进行比较鉴别,提高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同时,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也不能离开一些有效的习题训练。训练的习题要严格把关,精挑细选,将一些真正能训练学生思维的习题拿到课堂上来,以促进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的重要表现。课堂中、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和补充,通过感官功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本人所在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每学年都组织相关年级的学生到市博物馆参观出土文物,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史迹陈列馆,到孙中山故居,到烟墩山参观古炮台……这些活动,融图片、文字、实物于一体,真切感人,起到了活的教科书作用。另外,许多中小学还举办一年一届的包括历史知识在内的中学生文科智力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四,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能力的考察除了一些常规的小测验、考试外,还可以定期布置1~2篇历史小论文,题目可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允许学生发展自己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字数不限。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或者每学期进行一次历史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可不拘泥于本年度的学习内容,一来体现历史知识的博大精深,二来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度。

总之,要活化历史教学,就必须不断注入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新做法。历史教师应该永远保持一种鲜活的学术探索精神,经常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从中吸取知识和学术营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活化自己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准备。对此,许多学校和同行多有建树。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主题。

参考资料:

1.《历史教学法》

2.《教育学》

3.《教育心理学》

4.《政治文明历程》

作者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学力素质教育历史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新历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以实验促进学生学力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