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2009-12-11王能兵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难舍关注朗读

王能兵

摘 要:由难舍的小学语文情结到以门外之人的身份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现新课程背景下“教者辛辛苦苦,学生迷模糊糊”普遍存在。进而引发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着力两个注重,即“注重朗读、注重实践”。

关键词:难舍 关注 朗读 实践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可说心里话喜欢的学科是语文,可能是参加工作首先教的是语文的缘故吧(先入为主吗)。

(一)

十多年了,虽不能说远离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但毕竟没真正的任小学语文教师了。可小学语文一直是我难以割舍的情结,就连加入博客群也选择了语文。

但话说回来,和语文教学毕竟是疏远了许多,感觉自己仿佛是山外之人了。

如果给我自己选择,还是教语文,不能欺骗自己,委屈自己了。

(二)

十多年没做语文老师了,几乎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门外之人了。如果真的要教语文,那可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了。于是乎,对小学语文更加关注了。

首先关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教学《两个苹果》,在盘子里放了一大一小两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两个)接着问:这两个苹果怎么样?(一大一小)再问:大的比小的大多少呢?……如此教学,价值何在?误人子弟也。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教学《司马光砸缸》,课即将结束,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是司马光,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对于这个设计,赞扬的多,批评的少。可是否存在着一定的欺骗性、误导性呢?

山外之人的我感觉到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热闹了,可课堂的有效性如何另当别论了。把“一根萝卜当作长白山老参”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

“语文姓语,小学语文姓小”。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实践、语言的积累,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及时巩固、当堂达标。这样才能改变“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的高耗低效现象。

(三)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特性是工具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掌握好这个工具。

母亲教孩子说话,是从实物开始的。通过反复地让孩子看实物,模仿自己的语言,从而只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让孩子掌握成人80%的口语。从这个意义上说母亲是最高明的语文老师。

鲁迅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的实践性,他说“我就是写得多”。乔冠华很注重语言的积累,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师塾三四年,一手好文章”……

“如果你是茶我是水,我就泡你。”(一学生用“如果…就…”造句)“要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计划生育宣传标语)等运用语言文字啼笑皆非现象随处可见。

当今的语文课堂模仿的痕迹很难找到。不是上成文学分析型、思想教育型,就是上成常识探究型、感官刺激型。

(四)

有幸听过北京光明小学特级教师武琼老师的《惊弓之鸟》。武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抓住因果关系,分析得入木三分。因为“孤单失群,箭伤未愈”所以“飞得慢、叫得惨”,因为“箭伤未愈”所以“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因为“心里害怕”所以“直往上飞”,因为“直往上飞”所以“伤口裂开”,因为“伤口裂开”所以“直掉下来”。更羸因为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所以判断“箭伤未愈”,因为判断“箭伤未愈”所以“不用箭,只拉弓”。换一种表达,之所以“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裂开”,之所以“伤口裂开”是因为“直往上飞”,之所以“直往上飞”是因为“心里害怕”,之所以听到弦响“心里害怕”是因为“箭伤未愈”。更羸之所以正确判断,是因为“他细心观察,正确分析、决策。”

武老师的课堂,启示我们“教学设计时,心里永远有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五)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怎么上?门外汉的我认为:

一、注重朗读。课堂上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感知语言,做到“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朗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内化、吸收。

二、注重实践。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由模仿到想象,由补白到创造,由口头到书面,由课内到课外,不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获得了多少新的语言,学生的语言不规范现象有没有得到纠正,学生有没有学到科学的读书方法,是否有一定分量的语言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东小学

猜你喜欢

难舍关注朗读
情难舍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洪肇服:难舍的老区情
依恋难舍的《中国火炬》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