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2009-12-11陈建军
陈建军
摘 要: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该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实施教学改革所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创新教育具体内容,归纳和选择了一些创新教育方式,其中既有对学生的一些学法指导,还有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希望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基本理念 教学原则
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显得更加重要。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以使学生人人获得发展,人人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既包括指导教师如何教的方式,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的方式,是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原则
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启迪思维原则
数学学科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思维情境、设置思维障碍、添设思维阶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创新教学中采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针对学生实际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数学教学应依学生个别差异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完整的学习成就感。教师要根据学情的分析,估计到每一层次学生学习上的接受能力,在提前备课中较好地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练习等。
3.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现区”,难易要适当,让问题具有可接受性;有较好的解题突破口,有助于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让问题有探索性;问题应隐含适当的“陷阱”,暴露学生在知识、方法、思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问题有障碍性;隐含数学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让问题有典型性。
三、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措施
1.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创新思维
在每一节课堂上,老师都要尽可能给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情景,让他们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可以利用CAI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小区全境图,并提问:“要在小区每栋楼之间开辟面积为900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有的采取整式方程,有的采用方程组,都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有效启动了创新思维。
2.实施自主学习,教给学生“会学”
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充分空间。在每一节课堂上,老师都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深入探究,通过自主活动来获取知识。
3.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每一节课堂上,老师可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时间紧缩在1/2左右,其余时间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对上、中、下层学生,课堂教学上,对应采取老师领学、老师点拨、学生自学为主;练习和作业上,上层采取以确定系数取值范围、二次系数不等于0等方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中层采取以求根、对根的性质进行判定等综合题为主,下层采取以根与三角形的联系、生活中的方程等运用题为主;课外学习上对应采取简单、中等、较难的生活中的方程进行实践,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教会学生反思,完善学习策略
老师要注意将学生带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使之认真观察研究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进而将外在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智能结构。例如: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组织每个学生准备一大一小两个圆开展“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步步为营”思考:两圆的关系有几种摆法?不同的位置关系分别是以什么标准摆出的?怎样归纳出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及其数学定义?能否帮助设计一个篮球赛的标志?两圆相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连心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可能逐步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由圆心距决定的”的规律,理清了圆心距d、大圆半径R、小圆半径r的关系,深化了对数形结合的认识。
四、结语
现代数学的意义在于创新和应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本文对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好创新教育,中学教育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徐昕.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01).
2.巨申文,高念荣,范家友.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原则、目标与方法[J].山东教育,2000,(11)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