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政党外交重在均衡
2009-12-11
刘 迪
10日,小泽一郎率600余日本民主党国会议员及支持者访华。尽管这是该党与中共进行的常规交流,但因今秋日本民主党转为执政党,所以引起各界瞩目。
在现代公共外交领域,“政党外交”意义重大。首先,不同国家政党之间交流,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信息,同时,还可以展开政策讨论。在交换意见方面,政党之间的交往可以超越政府外交严格限制,具有灵活性。其次,“政党外交”也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民意交流的一种,可以补充政府外交的不足,构成政府外交的民意基础。中共与日本在野党长期交流的意义重大。此外,“政党外交”也是不同国家政党领袖之间交流感情、增进互信的一种方式。
但执政党间的交流绝不能简单等同为政府之间的交流。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需要维持某种程度稳定性、连续性;某一政党,往往在野时与执政时,其言行并不一致,这是因为,除非革命政府,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继承前任政府的对外政策。日本民主党在历史认识问题方面,虽然与中方观点较为接近,但在其他许多方面,还要受到世界格局、日本内外政策整体的影响,某种政策绝非可以一党的力量轻易改变。
从各国政党内部情况来看,现代国家主流政党,已经成为“全面包容政党”(catch-all parties),这种政党为了获取选票,维持政权,不会立足特定阶级、阶层,而是把自己的支持基础尽量扩大,争取最广泛支持。从此意义上看,日本民主党政策也是多面体,该党内部包括左中右三种不同倾向,这些不同观点必然若隐若现表现在该党对外政策方面。其对华政策,既有与中方相近之处,也有向左之处,因此,中共与日本民主党接触,更多应着眼于加深彼此理解,而不必对民主党对华政策存在过度期求。
回顾战后日本外交史,曾存在特定政党领袖对国家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影响的前例。但那种特定外交模式,均是在具体时代背景之下,以广泛吸取民意并通过政府层面运作实现的,并非政党外交的结果。今天,虽然笔者并不否认日本某些特定的领袖人物仍可对日本外交政策发生重大作用,但当今日本国内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不论日本哪个特定政党,均缺乏一夜之间提升两国关系的魔力。
某个特定政党并不能涵盖该国整体民意。政党外交,应是一种普遍、平等的两党交往形式。具体到中日来说,在长期交往过程中,中共与各党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对某一特定政党政策寄予过度期望,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不论对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还是对自民党、公明党、共产党,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作者是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