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12-11吴晗秦智虹
吴 晗 秦智虹
摘要 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对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带来强烈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网络的特殊性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列举网络的负面影响,提出应加强网络管理,占领网络教育这个新阵地,在网上建立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提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工作的做法和应对网络负面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德育;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困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7-0066-02
On School Network of Moral Education//Wu Han, Qin Zhihong
Abstract The rapid rise of the Internet on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has brought a strong impact and a severe challenge, and the specificity of the network in schools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a good platform to improv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his article list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etwork and suggests the network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ccupy network education of the new positions, build moral base line,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network education to students. Whats more, the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show extensive network of rich and varie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of network; moral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schools; measures
Authors address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经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科技人员的合作,我国教育现代化飞速发展。Internet等网络技术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观念。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在21世纪如何利用网络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拓展德育新途径,充分挖掘网络德育功能,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
1 网络对学校传统德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网络这个高科技的产物在给人们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如上网成瘾、沉溺于虚幻、黑客横行、病毒泛滥、不良信息传播等,这不仅对学校的传统德育工作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且对尚不具备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在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方面,可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1.1 上瘾问题大多学生上网的目的没有别的,只是单纯的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地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有甚者通宵达旦;游戏的兴趣呈持久性,加上爱玩的天性和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因此很容易上网成瘾,在网吧一泡半天甚至几天几夜。
1.2 不健康网站问题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容易受其影响。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熟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有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部分大学生的是非辨认能力还很差,自控力不强,经常浏览黄色和暴力内容的网站容易使他们的性格扭曲,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人格分裂和精神变态。
1.3 荒废学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也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有不少学生成了“网虫”,沉湎于网上,将大部分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但耽误学习,甚至于因模仿而犯罪。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并使脊椎变形,身体也就每况愈下。
2 网络德育的特点及其与德育网络的关系
网络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延伸,与现行德育相比,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开放性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教育。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大量的德育信息,未来的学校将没有明显的校园界线,校园的“象牙塔”模式将被彻底打破。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社会各个角落。受教育者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而教育者也不仅仅局限于专职教师,二者都不受年龄、地域、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这种开放性更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让全社会的民众成为网络德育教育的受益者,实现终身教育。
2.2 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它又分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分2种,一种是人与人交互,一种是人机交互。前者是指人们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络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后者则是指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和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专题时,由机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
2.3 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这里看不到教师严厉的面孔,听不到教师死板的说教。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CAI)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2.4 能动性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受什么教育。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3 目前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网络德育尚未纳入学校德育体系目前各学校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大多有自己一套具体的方法和实施措施,并且颇有成效。但大多数学校还未形成以网络道德为内容的专题性教育体系,没有针对网络道德的要求和学生上网出现的问题开展计划周密、内容具体的系列教育活动。许多学校常规德育中很少涉及网络道德内容,没有把网络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结合起来。
3.2 学校德育没有主动去抢占网络阵地目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以学科教学即课程为载体的德育渗透和以活动为题材的主题教育,利用网络开展各类德育活动还未普及,更不系统。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数量上很贫乏,内容上不新颖。
3.3 网络德育还未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在网络上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主要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网络德育课、虚拟社区、网上咨询答疑、就业指导、网上道德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这些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来看,德育工作被诸如德育途径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没有建立起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重言教、轻身教,教师德育观念淡化,经费投入不足,德育工作者待遇低以及没有形成整体化的德育大纲等问题困扰,网络德育还未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4 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抢占网络教育阵地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积极抢占网络教育阵地。
4.1 利用网络宣传法规制度,开展思德教育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页,通过校园网网站或网络德育课,向学生介绍和宣传《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学生管理手册》等,使学生通过学习或查找,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施,在头脑中建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认识到浏览网页上的色情、暴力信息的危害性,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违反规章,从而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自觉遵纪守法。
4.2 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健康教育大学生社会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向别人倾诉,但羞于启口;教师或家长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也不便在公开场合宣讲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至于个别学生只好进行自我试探或者胡思乱想。对于这种情况,通过网络的途径来解决就显得比较合适。学校可以建立健康教育的专题网站,设置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测试或心理热线、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线指导等栏目,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如BBS、E-mail等)与教师或家长交流、谈心,通过网络来获得帮助与指导。
4.3 利用网络建立教育基地,培养良好情操在进行网络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正面事物,表彰优秀青年,多建立诸如寓德育于其中、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各种优良网站,使学生接受的网络德育教育不仅只是停留在价值内化的“顺从”阶段,而且能够向“认同”和“内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品德和自觉的网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