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酷

2009-12-11

地图 2009年6期
关键词:纽约

纽约客的地图封面

网络达人的你,早就知道那句广为流传的“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电影狂人的你,不知为李安的《断背山》流了多少泪;文艺青年的你,迷恋《夏洛的网》的朴实与温馨……可是你也许并不知道,那句风靡全球的俏皮话是《纽约客》1993年7月5日刊登的一则漫画的标题语;安妮·普鲁的《断背山》原著最初发表在1997年10月13日的《纽约客》上;《夏洛的网》作者E·B·怀特不仅为《纽约客》当了56年的时评撰稿人,还娶了《纽约客》的小说编辑为妻。因此上,自诩为都市精英的你真的很有必要一睹《纽约客》的风采。

鼎鼎大名的《纽约客》有知识,有文化,抢新闻,登小说,画漫画,说风凉话,一直是纽约知识阶层最为喜爱的杂志,不仅如此,它还在封面设计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在地图表现形式上的独特创意,每每轰动一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1973年3月29日的“从纽约第九大道看世界”。

我们都知道,曼哈顿的街道是由南北向的大道(Avenue)和东西向的大街(Street)构成的棋盘式结构,其中大道自东向西编号为一至十一,这张地图就是从第九大道上空往西眺望的艺术效果: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一直延伸到哈得孙河,河对岸就是美国大陆了,但与纽约截然相反,那里仿佛未化之地,除了不知是什么名字的几座山,只隐隐绰绰地分布着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犹他州、华盛顿特区这几个行政单位,以及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芝加哥这几个大城市,此外一片荒芜。再往西,越过太平洋,就是俄罗斯、日本、中国了。

这幅谐趣的主观式地图,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狂妄自大的纽约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世界观。问世之后,迅速得到热捧,并被大量复制和模仿。终于,1984年的电影《莫斯科先生》(Moscow on the Hudson)的宣传海报成为引发官司的导火索,忍无可忍的原作者索尔·斯坦贝格一怒之下,以侵犯版权为由,将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首的一干媒体告上了法庭——当然,他赢了。

然而,经典总是会被一再致敬的。2009年3月21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的封面图片“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正是又一幅这样的模仿之作。撇下政治不谈,这幅描述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崛起的地图还是很有趣的: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华尔街成为美国的一道大裂谷,自由女神则一手捧着饭碗,一手举着“请慷慨施与”的标牌;而在更远处的欧洲,仅有的标志是普拉达和爱马仕两个奢侈品牌……当然,《经济学人》不会吃官司了,图中一块广告牌上已经写着“向斯坦贝格和纽约客致歉”。

《纽约客》最为著名的地图封面还有2008年10月6日的“佩林的世界”。在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佩林由小小的阿拉斯加州长一跃成为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引发了诸多争议。近几年来,《纽约客》的一些时评常常带有明显的党派倾向,这张地图就是暗讽佩林是一个很有局限的政坛新人,推开窗户,是一重又一重的阿拉斯加,再具有国际视野也就看到了个俄罗斯。旋即,在2008年10月13日的杂志中,《纽约客》以“全体编辑”的名义正式支持奥巴马一可怜的佩林!

最后隆重推出2001年12月10日的“纽约客斯坦”。

注意这个日期,没错,这是“911”事件整整过去3个月。封面的这幅纽约地图大部分地名都以ks、stan结尾,按照作者麦拉·考曼自己的说法,“把和纽约有关的名字与中东那儿的语言结合起来,最后就是很搞笑的一个结果”。的确,这个封面甫一出现,立刻引起了纽约人的热议,人们都说,“纽约客斯坦”带来了“911”后的第一个微笑。

“斯坦”原词出自波斯语,本意是“地方”、“地区”,后来随着波斯文化的传播、伊朗语各族的繁衍,进入印地语、乌尔都语以及突厥语族诸语言中。“纽约客斯坦”正是借助了这一显著的地名命名特点,制造出阿拉伯世界入侵美国的独特效果。

纽约市是由布朗克斯区(The Bronx)、曼哈顿(Manhattan)、皇后区(Queens)、布鲁克林区(Brooldyn)、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这五个行政区组成的,“纽约客斯坦”基本遵照了这个分区,分别用紫色、黄色、绿色、橙色以及左下角的浅紫色来表示。一目了然的是,布朗克斯区直接被更名为布朗克斯斯坦(Bronxistan),而斯塔滕岛干脆就简化成了stan,与之类似,位于曼哈顿中部的中央公园更名为中央公园克斯坦(Central Parkistan)。

“纽约客斯坦”中有很多简单直白的英文语汇,比如皇后区的中上部有一处叫做“你不理解斯坦”(youdontunderstandistan),距此不远则有个“非常糟”(veryverybad),中下方还有一处“坏嘻哈”(hiphopbad)。皇后区被誉为全世界最多元化的移民集中地,移民人数达100万,来自圭亚那、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印度和韩国等各国的人民混杂于此,纽约人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可见一斑。

有一些地名则很复杂,比如Artsifarsis,其所在的位置正是曼哈顿艺术场馆的集中分布区——在西24街周围的7个街区内拥有250家以上艺术展览馆,而在词汇构成上,则巧妙利用了严肃艺术(arty-fatty)和伊朗语(farsi)的组合;又比如皇后区南部的Kvetchnya,有研究者认为它是车臣(chenchnya)这个单词和意第绪语“不停地抱怨”(to kvetch)的结合,表现犹太裔纽约人滔滔不绝的本事,据此推测,这一带应该是犹太人的聚居区吧。

我家住在旧闽县

吴晓菲

2007年,我去西安玩。在当地一个邮局给家里发了封明信片。写地址的时候,邮局大叔伸过头来给我指错:“你怎么把‘县写在‘区后头?”

是的,福州市鼓楼区旗汛口旧闽县四排巷2号,就是这样,没错的。大叔觉得反常,是有所不知福州的建制沿革。明清时期,福州城由闽县和侯官的部分组成。两县以南街(现在的八一七北路)为界,东半城归闽县,西半城归侯官。所以,闽县的陈宝琛和侯官的林则徐,如果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算,进士及第的金榜上,籍贯都该写成:福建福州人。

旗讯口一带,俗称旧闽县,是从前闺县县治的所在。我家住在旧闽县我爸爸家的老房子,这里的木构民居虽比不上三坊七巷显达精美,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整个宅院至少也有2000平米,住着十几户人家。左右两路是厢房,中路是天井和厅堂相间。我们家在挨着后厅的西厢房,两进房间。房前的小天井,我爷爷养了花草,房后是全院共用的水井。我小时候将家里的相片底片从犄角旮旯里掏出来,撒进洗衣服的木盆,再倒进水,我奶奶过来问:“妹妹,你在做什么?”“我在洗相片呀。”

小时候的日子怎么回想都是金灿灿的,但是这几年回家却十分受不了。老房子没有卫生间,洗澡也就罢了,出门几步就是温泉澡堂,最烦是上大号,每天都得去庆城寺市场里的公厕。一路上都踮着脚尖迈过一洼一洼的污水,我回来就跟

妈说:“我多严重的鼻炎啊,到了那厕所,鼻子马上就通了。”我妈当场赏了我个爆栗:“老娘在这住了十多年没吭声,你才回来几天鬼叫什么?”

但真的辛苦。2006年龙王台风的时候,窗外疾风劲雨,门里四壁渗水,更要命的是雨水漫过台阶,直淹到屋内。我爸妈用各种器具接水盛水都无济于事,最后干脆束手就擒,两人困坐在床榻上,心惊胆颤等到天明,其情其景,真体会了什么叫“汪洋中的一条船”。

亦喜乐亦悲辛,这就是属于我家的旧闽县。10月,这里就要夷为平地,我会怀念它。

嘻哈相声和地理相声

顺宇

托了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福,现如今听相声重新成了件时髦事儿。可郭爷“飘了”,进军影视圈了,于是相声迷们又满北京寻找新的寄托。别说,还真给他们在老北京的鼓楼脚下找着了。这是一个年轻的相声团体,名叫嘻哈包袱铺,成员平均年龄才24岁,几乎清一色的80后,掌柜的叫高晓攀,生于1985年,号称“相声帅哥”。听相声不稀奇,听80后说相声还真新鲜,于是嘻哈包袱铺很快火了。他们的演出基地在鼓楼西大街上的广茗阁茶楼,这茶楼地方不大,倒是五脏俱全,有戏台,有八仙桌,有长板凳,还有楼座。在这里沏一壶茶,摆一盘瓜子点心,一边品茶一边听80后说几小时相声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嘻哈包袱铺的演出票价便宜,而且注意吸引年轻人,网络上的流行语和时下的新闻事件都会巧妙地穿插在传统相声里,把时尚和逗乐融于一炉,大有新派相声的味道。

嘻哈包袱铺的80后们喜欢拿出国说事,但是很遗憾没有说那段著名的《地理图》。这个段子德云社是有的,虽然改良了,加了很多恶搞,但那段最得瑟的贯口还在。从一句“从北京这儿出德胜门”开始,说遍国内,再说国外,嘴上周游列国一圈,最后从通州回到北京。几百个地名,抑扬顿挫,铿锵动听,一气呵成,一贯到底,你不叫声好都不行。这就是传统相声的精彩之处。

说到地理相声,还有一段知名度更高的《新地理图》,堪称经典。据说是马季先生积攒了几十年的知识,只用一晚上写出来的,大师不愧为大师。《新地理图》出彩不在贯口,而在于文字游戏,取地名的谐音串起来编了一段世界环游记。“你出国干嘛去了?看我姨去了。你姨是谁啊?夏威夷(姨)!”第一个包袱就让人忍俊不禁。还有:“房子建造得非常讲究。地上铺的都是比利时(石)。上面还铺了一层巴基斯坦(毯)。那柱子一根根的全是克里木。墙上全抹的是安徽(灰)。房子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他们用当地的方式欢迎我。我哥哥都吹起了好望角。我妹妹她们都敲起了开罗(锣)。我姨亲自打起了曼谷(鼓)。我们一起唱起了圣地亚哥(歌)。忽然我眼前一片慕尼黑。停电了。”若是在茶园儿里,台下已经是一片“噫”了吧!

猜你喜欢

纽约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纽约,纽约!
纽约客习惯骑车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