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砖瓦艺术

2009-12-11霍建瀛

地图 2009年6期
关键词:画像砖砖瓦墓室

霍建瀛

见证辉煌的“秦砖汉瓦”

砖、瓦作为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开始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大兴土木,仅宫殿类建筑,大小就不下300余处,还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突飞猛进,所以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生产规模、烧造技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秦代重要工程如宫殿、陵墓等所用砖瓦,制造时采用的陶土,多是取水中沉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的,不仅非常坚固耐用,而且分量很重,故秦砖又有“铅砖”之称。

汉初,主持都城长安建设的是丞相萧何,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和朋友,萧何对这位小混混出身的皇帝十分了解,为了迎合高祖刘邦好面子、讲排场的虚荣心,修建宫殿时更是不惜工本,其所用砖瓦均系经过澄洗的细泥,且都掺有少许金属在内,故质地细密,声音清悦。新建的未央宫极为宏伟壮丽,豪华无比,甚至连刘邦自己见了都颇感意外。

秦汉时代,这些皇家专用的砖瓦上一般都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装饰,有的还刻有年代、瓦名及制造者姓名,它是融文化艺术与高趟的生产技术为一体的产品。一般人不仅不能使川,连得到一块也很难,在当时就是珍贵之物。近500年的秦汉时代里,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秦砖汉瓦”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并成为了这一时代的历史遗存和见证。当深埋地下千百年的“秦砖汉瓦”重见天日后,不仅成了珍贵文物,而且洋洋洒洒地走进了艺术殿堂。

身价不让美玉的砖瓦砚

文房四宝中的古砚,历来就有很高的地位与价值,不仅民间,历代宫廷内府亦多有藏,尤其清廷内府更是不遗余力,还根据清宫内府所藏著录出图谱——《西清砚谱》(共24卷)。此砚谱卷一至卷六所载皆属陶砚,计55种,上起汉未央宫东阁瓦砚,下至明代的澄泥砚。其中,汉代的“未央”、“铜雀”等古砖瓦砚皆列为砚林精品。

古人制砚,选取的砚材是多种多样的,早期普遍使用的还是陶砚和石砚。唐人吴融《古瓦砚赋》中载:“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说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以古代砖瓦磨作砚者,及至清代竟成风尚。砖瓦砚所用砚材就是选自秦汉魏晋废毁宫殿的残砖、碎瓦。汉代建铜雀台烧制的台砖台瓦,所用土料都经过细心的处理,并拌上胡桃油,加上丹、铅、锡等,所以烧出来的砖瓦非常细腻光洁,用以制砚很是合适,《文房四谱》上就说它:“体质细腻而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此古所重者,而今绝无。”

用古代砖瓦琢磨加工改造而成的砚台,名曰“瓦砚”和“砖砚”,既有实用价值,又具观赏性,放在书桌上十分古雅。古砖瓦砚中,尤以文字“瓦当砚”、铜雀台瓦砚、汉魏铭文砖砚最富盛名。历代文人雅士无不以能得此一砚为人生一大快事,在宋代时已是百金不换。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为王文叔写墓志铭文,其子以一块铜雀台瓦作为酬谢,这是非常贵重的礼物,黄庭坚十分珍爱,制成瓦砚后还特地写了篇铭文。皇帝也不例外,清官所藏的铜雀台瓦砚上也留下了乾隆御玩、御赏印刻。以砖制砚者基本上是用汉砖,因为汉砖上多有图案、文字,高古淳朴,更具玩赏价值。

画像砖

画像砖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晚期,盛行于汉代,直到6世纪的南北朝,画像砖仍有一定的发展。

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同时也是一种集雕刻和绘画为一体的艺术作品。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壁。画像砖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采桑、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还有神话传说、人物故事以及自然物象等。因此,它们不仅是艺术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历史画卷。

《贵妇出游画像砖》,出土于河南邓县一汉墓。此砖描绘贵族妇女盛装出游的情景。无论贵妇还是丫鬟都身材修长,着宽大裙服,上竖高高的发髻,衣带飘飘,形象飘洒婀娜,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女性装束以“广袖高髻”为时尚的社会风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此画像砖据考证是南北朝时的产品,那时的社会风气以奢靡著称,贵族女子崇尚高髻,各地群起效法,竞相攀比,于是头发梳得愈来愈高,竟高至一尺以上。

画像砖分布地区较广,尤以四川、河南、江苏、陕西、山西等省出土较多。汉代画像砖最有特色的要数河南与四川两地,河南以空心砖为主,四川则以实心砖为主,一般为一砖一画,主题较为独立、完整,画面结构严谨有序。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题材数以千计,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区富庶的社会经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风俗,如宴乐舞戏、庭院楼阙、市井庄园、采桑渔猎、播种收割等。与其它地区相比较,四川汉代画像砖的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占了较大比重,最为有名的是曾被收入邮票的《收获渔猎画像砖》。此图设计精巧,不论人物和动物的形态都自然流畅,画面错落有致,极具韵律感,生动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生产劳动的情景,也是当时一般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砖雕——刀刻文化艺术的载体

从战国砖瓦到后来的秦砖汉瓦,都有图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砖,这可以说是砖雕的前身或萌芽,但它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砖雕。因为,这些砖瓦图纹不是在砖上直接雕刻的,而是雕的印模。从现在的出土文物来看,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砖雕起源于北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组河南偃师宋墓出土的砖雕作品。它描绘了宋代妇女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整组画面反映了宋代的烹饪技艺和饮食习俗,人物刻画生动传神,风格清新,雕工已十分成熟精湛。

北宋时形成的砖雕,主要是作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发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墙壁均以砖雕贴砌而成。墓室内的砖雕数量、质量等,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一般的常见题材是再现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到了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山西侯马的一座金代墓室,砖雕布满全室,雕刻有模仿木结构的斗拱、藻井、大门、隔扇等,以及屏风、几凳、花卉、鸟禽、人物、演戏场面等图案。其中站立在戏台上的生、旦、净、末、丑等演员,运用圆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砖雕的代表作品。到了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

从明代起,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并在民间建筑中广泛使用,主要用于装饰建筑的外部构件,如照壁、门楼、窗、墙和屋脊房角等地。至清代,砖雕技法不断开拓,制作精益求精,表现形式花样翻新,图案内容涉及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八宝博古、几何图形、各路神仙、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可谓无所不包。清代是砖雕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明清时期,官宦及富商竞相构筑巨宅,安徽、山西、北京等地是现在遗存古建筑砖雕精品比较多的地区,大部分是清代的作品。

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砖雕艺术已自成体系,蔚为大观。装饰手法经历了由线刻、浅浮雕到高浮雕、镂刻的变化,画面也经历了由平面的独幅画面到浮雕立体画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画像砖砖瓦墓室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陶瓷砖瓦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发布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
捉迷藏的种子
许秦砖汉瓦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