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家具的修复

2009-12-11

文物天地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古典家具家具文物

邬 涛

我国古典家具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最典型的要数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造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特点。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明式家具造型洗练、气韵生动;清式家具雕饰精美、雍容华贵,在当时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的古典家具都已经破损,有的甚至残缺不全,如不进行及时的修补,其历史文化价值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修理方法不当,破坏了原有家具的结构和风格,其价值就会一落千丈。笔者认为,古典家具修复是一件特殊的工艺技术,是还其以完整,而不是粉饰与做作。中国古典家具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流传至今,明代以前的家具已是凤毛麟角。通常,谈到中国古典家具,一般来讲是指明清两代的中国古典硬木家具。一般选用紫檀、香枝木(俗称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等名贵硬木,也不乏采用榉木、榆木、核桃木等柴木,采用棒卯结构制作工艺,且表面通常打蜡或髹漆,用以装饰和保护家具,如果使用中保养得当,可以代代相传、长期使用。保护是修复工作的前提,何为保护,简单地说,保护是用全方位、科学的方法通过采取控制环境温湿度、处理物品本身的结构等措施来预防或延迟它们的损坏及风化,使其尽可能地处于一种无变化状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具体破坏处修理的拼凑工作。保护工作中一个最基本的模式就是保持家具目前所处状态的稳定性,以确保家具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在价值方面的稳定性。保护整个古典文物家具的完整性是指导保护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不管它们是高档艺术品还是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往昔精神、宗教和艺术生活的真实写照,维护它们的物质完整性可以确保未来对其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就需要我们修复工作者运用相应的方法还其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个部件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都要尽量地完整保留下来。修复古旧家具,应对所修家具的时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结构、修饰工艺等十分熟悉,尽量保持相同的材料、形式特征、制作手法、构造特点等。从进厂到完成修复,需要经过拆解、清洗、木工整修、选料与配料、试装与组装、配铜活、精打磨、擦蜡等严格的工序,加之手工技艺的修复,同时要遵循古物修复的可逆性原则,即修复失败时应该能够恢复到原状。理解和重复运用传统手法,运用在文物家具本身上,或者做一个复制品,也看成是对古典家具保护工作的一部分。中国古典家具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其保护和修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一项工作,这对阻止进一步毁损家具存世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对传统文物如青铜器、古陶瓷以及书画装裱等的修复技术,但大多数的古典家具都没有得到科学规范的保护和修复。也可能是缺乏这方面的修复人才,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专题研究和普及。

在中国古典家具保护和修复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保护和修复理念,潜心研究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的材料;避免对原物不可逆的改变;使用物性已知的材料;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要考虑到将来的可恢复性;修复过程中为了避免任何作伪现象的发生,要保留其真实的文字记录,并附有照片;对修复技能极限的认可;对保护措施的高标准运用;对物主、监管人以及物品的创造者的高度责任感。这里提到的任何一点都必须和古典家具固有的价值和利益结合起来考虑,重点在预防保护。对于古旧家具而言,不是把它还原,剥离家具表面的漆膜。这样做不仅去掉了文物家具的岁月痕迹,毁损了其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价值,古典文物家具无论高低贵贱,其上所携带的时代气息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这些特征。

“按原样修复”和“修旧如旧”

古典家具保护和修复工作者应对所修家具的时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结构、修饰工艺等十分熟悉,遵守“不改变文物家具原状”的修缮要求,在不改变其原本体貌特征的基础上,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处理,通过修复工作使其再现历史原貌。在采取修复措施前,首先要分清古典家具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修复。譬如存世量较多的普通柴木家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保旧”、“留皮”或“翻新”等处理方式。总之,古典家具流传至今,件件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在修复时要分析研究每件家具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不能教条式地依循固定的程式。

家具孤品“变修复为保养”

对于文物孤品家具,家具修复工作者要尽最大努力来维持家具目前所处状态的稳定性,带着对所保护对象的历史和审美方面独到的鉴赏力来完成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家具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及其文物价值的完整性。

遵循家具修复的可逆性原则

古典家具修复的可逆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修复的过程必须可逆,即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需要的话,修复过的文物家具可以回复到被处理前的状态。二是修复失败时应该能够恢复到原状,所使用的工艺允许将来做重新处理。

相互退让和前后照应

修复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古典家具的材质、年份、完整程度、精美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相互退让和前后照应的原则,尽量避免过多整修古典家具使它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对于家具修复师来说,必须具备对家具风格历史、木材的使用以及关于岁月留痕对家具的影响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是古典家具能否成功修复的关键。

修复步骤确切肯定,

没有把握勿轻举妄动

古典家具的修复要求知道如何与老木材相搭配,对于时代家具风格和家具材质颜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雕刻方面、镶嵌装饰技术、切割技术、染色技术、抛光技术、涂饰技术等方面都应具备高超的技能。对修复步骤的制定明确清晰,在对特定风格的家具没有相当经验的情况下,修复工作最好不要进行,因为这种外行的做法会降低古典家具的市场价值,甚至毁坏古典家具。

复制零部件要准确适度

遗失的零部件的准确复原须认真研究器物,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在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以后,再制定修复方案,必要时还须做一些鉴定工作,如木材、表面漆膜的鉴定等。也可制作复制品,进行分析比较,在后配零部件不显眼的地方标明记号,并拍照存入修复档案。关于这一点,笔者总结了一条“适度”原则:距配活一米之外,即使是行家也应该看不出后配的痕迹,否则就是功夫不到家,修复不合格;而在一尺左右的距离,借助于手电筒、放大镜等辅助工具应能认出后配的部件,否则属于作假,笔者将此法称为“一米一尺法”。

伤残部位的修复秉承“大伤化小,小伤化无,见好就收”原则

在修复工作中,有些情况应避免过度修复。家具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匠师们在劳作时,随手打的记号,都具有考证和研究价值,不可轻易毁掉。修复过程中要把握尺度,避免将小的、可接受的小瑕疵当成眼中钉。例如,有的家具本没有大的缺失,如果修复过程中,拆装时不知诀窍,生掰硬撬把卯榫都掰坏了,从而损坏了家具内部结构,就有可能对其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档案记录工作

紧随修复工作的每一步

每做一步修复工作,都要保留下历史记录,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资料,建立修复档案。在对文物家具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实施过程中,记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文字和照片将技艺和文化信息一并记录下来,一方面使保护和修复的工作过程更加透明,另外一方面,也为将来的后续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古典家具的保护和修复是一项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家具制作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考虑,根据家具的不同类别和修复后的用途来决定采用不同的修复和保护措施。古典家具的修复是对家具文化的尊重。可修复性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一大特色,不少古典文物家具,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只要在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下,稍加规整修复,又会重现它的古朴风韵。鉴于此,为了使日益稀少的古典家具得到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我们需要制定中国古典家具保护和修复原则,使其能够为古典家具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从事仿古家具生产和出口的家具企业提供一定的实际借鉴作用,真正起到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家具文化遗产的目的。

(东方四美居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汪嘉欣整理)

猜你喜欢

古典家具家具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文物掉包案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