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志的未来

2009-12-11

现代计算机 2009年4期
关键词:海量搜索引擎块钱

陈 佼

与几家杂志的主编聚会,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杂志的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或者说,对于读到本文的朋友来说,明天的明天,你是否还会愿意掏8块钱买《现代计算机》?

我一直认为,对于受众,互联网的最大贡献在于免费、快速、海量,所以门户革了报纸的命,而搜索引擎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搜索引擎革掉图书馆的命。

所以你会看到,现在的报纸越做越像杂志,而图书馆,他们全是国营,危机感并不强,即便有一天成为“公共文化繁荣”的摆设,也无所谓。

那么,杂志呢?谁在革杂志的命?

第一个层面:杂志会越来越像图书,体现收藏性。互联网信息虽然海量,但往往很散乱,鱼龙混杂,既抓不住重点,又看不到全貌。比如,互联网上有很多产品的导购、测试信息,但究竟如何选购,受众缺乏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杂志可以做到,尤其是一些完整的大专题。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搞清楚同样一个技术问题,看杂志只花了50分钟,而在网上搜索,读了几十个网页,花了两个小时。

为什么图书馆门可罗雀,而书城里却门庭若市?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层面:杂志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海量”是互联网的优势,也是劣势。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会变得迷茫。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菜单都有几百页,你最希望的是有人帮你推荐一下。

4A广告公司电通提出了一套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型:AISAS,即关注(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购买(Action)→分享(Share)。在这个模型中,杂志占领的是无疑是最上游的“关注”和“兴趣”两个环节,而后三个环节将逐渐被互联网占领。

第三个层面:如果我问,在众多行业中,杂志受到互联网攻势最小的是哪一个?大家都知道,是时尚媒体。

在时尚媒体中,杂志是绝对的主导,互联网几乎只占据极少的份额。这是由于这类媒体能最大限度利用纸张的优势,做出品质,做出极佳的阅读体验。

对于IT杂志来说,如何做到这一点,显然还有探索的空间。值得参考的是《中国国家地理》,之前它是一本非常小众而专业的杂志,但2005年的“选美中国”一举转型成功,正是得益于此,堪称“专业杂志转型”的典范。

透彻地执行了以上三个层面之后,我相信,别说是明天的明天,就是后天的后天,您依然会掏8块钱甚至更多,购买《现代计算机》。

猜你喜欢

海量搜索引擎块钱
Chrome 99 Canary恢复可移除预置搜索引擎选项
世界表情符号日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
来点草莓
Hadoop构建的银行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研究
撑不下去
神回复
吃饭谁买单
基于Lucene搜索引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