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也“漂流”!
2009-12-10嵇眷花
嵇眷花
图书漂流是爱书人之间进行的一种“阅读接力”,在传播知识、分享阅读乐趣的同时,还在传递尊重与信任,传递道德与文明。这学期我校第二届“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的读书节又拉开了序幕,其中最吸引同学们的是“图书漂流活动”。该活动是指同学们将自己不再阅读的图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学校走廊的读书角中,无偿地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其他同学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归还到指定地点。
没有想到在这次“图书漂流”活动中,我班的作文竟然“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在全校潇洒“漂流”了一回……
一天,我班粗心的王磊急匆匆地赶来向我汇报:“嵇老师,不好了!我的作文本刚才一不小心和我的漂流图书一起忘在了图书角,可是……可是现在找不到了!…‘是吗?”望着满头大汗的王磊,我笑道,“不会是其他同学把你的作文本误当成是漂流图书,给‘漂流了吧!过会儿你再去找一找!”王磊垂头丧气地说道:“好吧!唉……”
第二天……
“嵇老师,作文本真的‘漂流回来了!”王磊兴奋得涨红了脸,高举着作文本喊道,“嵇老师,你瞧!在作文本中还夹了一张小卡片呢!,,我定睛一瞧!果真如此,在王磊的手中拿着一张设计精美的小卡片:王磊同学:
我无意间读了你的作文,你的《贫嘴老妈》让我爱不释手。这篇习作通过三个语言片段——早晨、中午、晚上妈妈‘哆嗦的话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贫嘴老妈的细腻形象,文章对话朴实,富有个性,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真是别具匠心!期待你更多的佳作!!你的一个忠实Fans
读着这张卡片,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习作对学生而言,是“完成即价值消失”,缺少其他阅读对象的介入,作文教学就生命的意义过程(倾吐——对话——回应)来说,是死板的、僵化的,使作文流失了生命的营养和人际交往的价值。因此,我们倡导作文教学要开放学生习作阅读的对象,让所有的同学(乃至父母朋友)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个性化阅读,让作文教学的过程因阅读对象的多样化而彰显出过程意义,从而使习作结束的价值“消失”转向习作价值的挖掘与拓展。
王磊这次意外的“作文漂流”不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吗?让学生通过“漂流”的形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文“发布”出去,让更多的同学通过“漂流”来阅读、评价他们的习作,从而彰显出过程意义。对!就这样办!
说干就干!我高兴地举着王磊同学的作文本和那张卡片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瞧!王磊的作文本昨天意外地‘漂流了!瞧!今天他还意外地收到了一张‘漂流证明。”望着同学们那羡慕的眼神,我接着说:“同学们一定也迫切想将自己的作文本进行‘漂流吧!想一想!你的作文本如何漂流才能更吸引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一下课,同学们有的立刻兴奋地围住了王磊欣赏起了那张“漂流证明”,有的三五成群地开始热烈讨论自己的习作如何“漂流”,有的立刻兴奋地对自己的作文本开始了“策划包装”……
几天以后,在学校走廊的“图书漂流角”上,我班的作文本也开始隆重“上市”——加入了“漂流”的行列,成为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的同学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了精心包装,还为他的“漂流作文”设计了一段广告词: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班的‘岁末大片》是我的最新作品,我巧妙地把时下流行的三部岁末大片——《功夫》《十面埋伏》《天下无贼》进行了重新演绎,改编成了对我们学生现实生活的一种夸张写照。幽默中夹杂着伤感,风趣中夹杂着无奈!相信这篇习作一定不会令你们失望的!欢迎你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有的同学竟然借用“作文漂流”的机会,开始了作文征友……
“各位同学。你们好:近日。我打算写一些有关我们学校周边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现在需要招聘三个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参与这项调查研究。活动的大致内容是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撰写报告等……”
就这样,我班的作文在全校开始了“漂流”!陆陆续续,一些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悄悄地加入了“作文漂流”的队伍。课间,“图书漂流角”成了同学们笑声最多的地方。一时间,“今天,你的作文漂流了吗?”竟然成了同学们的问候语。
望着同学们空前高涨的习作积极性,我真心希望同学们都能快乐地在习作的大海里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