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以应对全球人才战
2009-12-10王辉耀
王辉耀
人才战愈演愈烈
发达国家发达的“资本”主要是人才
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去增强对手
人们说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技术与知识由人而来,为人所掌握,不过是人的创新和创意而已。人们说“货币战争”至关重要,掌握财富分配的金融最为根本,然而,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实物,都掌握在人的手里,金融衍生物不过是聪明人的游戏。人们说能源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弹丸之地、四面受敌、不产几吨石油的以色列能够对抗中东石油国家半个世纪……
许多国家还为落后寻找了人口过多、土地与资源均量少、国家发展起步晚、自然灾害多、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等种种借口。然而,同样是起步较晚、非世界交通咽喉位置、人多地少、多火山地震同时资源贫瘠的日本,却依靠能揽全世界资源为己所用的人才资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人才战争所争夺的对象,正是那些能够左右全世界经济、军事、金融、能源、科技等所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
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工厂、土地、工具以及机械所凝聚的财富日益缩水,而人才资本对于一国的竞争力正变得日渐重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美国,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要高出三倍多”。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争夺高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截至2005年,全世界已经约有1.91亿人在出生国以外工作,地球上每3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是移民。在安哥拉、布隆迪、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拉利昂、乌干达、坦桑尼亚,33%至55%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已经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工作。而海地、斐济的比例超过60%,加纳达到83%。中国、印度、俄罗斯,都有超过50万以上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仅仅在1990年到2000年间就接受了41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移民。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10年间也接受了200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印度媒体把这种“培养阶段”由本国投入成本、“产出阶段”却去了外国贡献的情况称为“奶牛现象”: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挤奶的却是外国人。很显然,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去增强了对手,不仅仅是人才教育、培养、培训、替代成本的不可收回,还意味着经验、理念、技术、知识、资金的损失,最严重的是自身因此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位加拿大经济学教授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掠夺最有才华的人,尤其是从小国、穷国吸引有智之士,可能会损及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出于最糟糕的考虑,可能会让这些国家一败涂地。”
人才战的新趋势
全球人才战争五大新趋势
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大量流失
目前,全球人才战争主要出现了下列五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全球人才竞争日趋“两极分化”的局面,最急缺人才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端人才却大量流向发达国家,只有少数新兴国家出现“人才回流”的趋势。这样的现象在塞拉利昂体现得最为典型。医疗人员的不足让塞拉利昂的婴幼儿死亡率在2003年高达16.6%,妇女生产死亡率则是2%。但是,在美国芝加哥的医院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医生却比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医生还多。当今世界,全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流向了美国,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是去美国深造,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会留在美国工作。
第二大趋势,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发达国家以及面临产业升级的新兴国家,因为经济更需要人才来驱动,往往更重视吸引人才。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大约30个国家制定了便于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计划,其中17个都是发达国家。在美国,每年批准14万职业移民获得绿卡,投资移民只有1万,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则各4万。其中“杰出人才”类别不需要申请劳工证,作为第一优先对象的类别不必等待排期,不需由雇主来提出申请,就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直接申请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
第三大趋势,移民制度已经成为人才战争的武器。绿卡以及入籍制度是引进顶尖人才并使其归化的根本保障,美国的移民法规定高技能人才和经济移民将被优先考虑,让移民制度为人才战争服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纷纷效法。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连饮用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但新加坡却依靠高薪、低税去引进海外人才来实施“精英治国”战略。2000年德国正式实施“绿卡工程”;2007年法国实施《优秀人才居留证》;2008年英国正式实施“记点积分制”移民制度。
对于新兴发达国家,像日本、以色列、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他们的战略一方面是开放双重国籍,吸引本族人才回来;另外,开始吸引外籍人才。韩国吸引本族人才40多年,最近又开始通过移民来吸引外国人才。
第四大趋势,为了争夺高端人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不惜承认双重国籍,而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本来就默认或承认双重国籍。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这些国家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没有那么好,吸引不到国际上一流的人才,他们重点是通过双重国籍来争夺他们原有的本族人才。双重国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传统国家多默认双重国籍;发展中国家原来都是不承认的,很保守,在1990年以后,巴西、墨西哥、印度、菲律宾这些国家纷纷都承认了双重国籍;最近韩国也承认了;上个月越南也宣布承认了。承认双重国籍现在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一个趋势。发展中国家大量人才流失到西方,如果想要这些人再回来,就要对他们开放双重国籍,让他们有归属感。
第五大趋势,招收外国留学生也成为人才竞争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招收留学生,最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美国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把三分之一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都给了外国留学生,并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挽留其优秀人才成为“新美国人”。最近10年以来,美国每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都超过50万。留学还可以实现教育创汇,英国招收留学生的创汇总值已超过文化媒体、酒精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
制度是最好的武器
发达国家以人才制度取胜
中国对外来人才的态度应更开放
美国能够吸纳全世界大多数顶尖人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硬件基础,更主要是因为他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重视对于人才的态度与制度。如今,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内都开始复制这种美国模式,包括塑造国家梦想吸引人才。专门负责海外猎取人才的“联系新加坡”主管David Tan就说:“我们出售梦
想。我们的研究显示,新加坡以世界一流的效率而闻名。因此,我们需要出售软实力——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三个20世纪才开始独立的国家,如今都成为发达国家。
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获得外国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但是,获得外国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却可能完全免费。即使人口再密集的国家的公民也能够感受到:太多普通外国人的入籍扎根,可能会让土地、公共资源、就业机会等更加紧张。但那些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超级人才”入籍,则会让本土公民得到更多好处。
相比之下,中国对外来人才的态度还不够开放。在中国,2004年才出台长期引进人才的绿卡制度(一年后只有100人获批),但至今没有人才入籍政策。一个来到中国投资的外国人曾被私下质疑说:为什么你们(外国人)来到中国都“入乡随俗”地学会了忽略环保、漠视劳工权益?即使是正规的跨国公司,似乎仅把中国作为一个用来生产的“工地”?而在欧美国家就完全不同,即使没有法律规定和工会抗议,也会自觉遵守环保要求。
这个外国人回答说:“问题在于欧美的制度是希望外国人来赚钱的同时,也争取他们把赚到的钱留下。但要外国人把赚到的钱留下,赚钱时要像对自己的家园一样自觉爱护,就得保证这些有产业、资金以及才能的外国人能够在你这里入籍安家。中国不欢迎我们入籍安家,不欢迎我们成为‘自己人;人不留下,赚的钱自然也不会留下;既然永远不可能成为家和归宿,那自然就是‘工地,是中国的制度让我们外国人只想来赚钱。其实中国这样很吃亏,外国人有才华或者有钱,就应该通过技术或投资移民的形式鼓励其留下;如果能为我们创造成千上万就业机会(即投资移民)、拥有我们急需的先进技术(技术移民)的外国人才,就竭尽全力欢迎,这才叫务实。”
中国的挑战和对策
中国“人才外流”后是大部分没有回归
打造“新中国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截至2008年,我国送出留学人员约140万,世界最多。但归国者只有39万。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一比例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由于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会孜孜不倦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美国三分之一有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外国,其中这些外国科学家与工程师的22%来自中国大陆,远高于排在第二的印度(14%)。
日本、韩国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日本、韩国的留学潮与中国有最明显的区别:中国“人才外流”后是大部分优秀人才都没有回归。据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份统计,1990至1999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为87%。与之不同的是,韩国博士滞留比例只有39%。在韩国举办奥运会和开始产业升级后的1992到1995年,在美获得理科博士的韩国留学生中,留在美国的比例仅为20%。
因此,中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如果政府的人才培养变成了“为他人作嫁衣”,巨额教育投入成为了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补贴,“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会出现问题。另外,现在的中国,还缺乏一种人才战略的“世界大国心态”;我们愿意花钱买外国的商品变为“自己的东西”,但对人才则恰恰相反,不论是否具有才华,是否能做出贡献,只要不是本土人才,就予以排斥,再优秀的人才只要是外国人(或者是中国人才有了外国籍),也不吝啬地把他们推向竞争对手,而不愿争取他们成为“自己人”。
中国的这种人才战略态度正日渐反映在“中国梦”上。我曾发表这样的观点:“美国梦是一个安居和乐业结合的梦,全球无数人才去美国努力工作寻求发展,也有无数已经成功的人才把在全球淘的‘金都投进美国只为一张绿卡。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构建的‘中国梦或者说‘中国机会,则只是一个‘淘金梦,炫耀中国的商机,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此投资赚钱。结果他们只是把中国当成一个‘工地,而不是家和归宿……”
因此,中国已经到了遏制人才流失、加大海外人才储备、主动吸引与争夺外籍顶尖人才的阶段,既需要有符合自身的大国人才战略,还需要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应对人才争夺战,我个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开通许可有移民倾向的技术性签证以及“国家利益类别”签证。如美国的H1B签证,吸引外国高层次人才来中国定居、工作,先获得签证,再申请绿卡,最后入籍成为中国的公民。另外,许可符合“国家利益”、具备一定学历和才能、却不属于经济和技术移民类别、愿意贡献中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外国人申请长期签证,并随后申请绿卡。
2顶尖人才可以直接申请绿卡。对于获得过诺贝尔奖、任职世界五百强企业主管以上职位、国外一流学校教授或研究型学者、在全世界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顶尖人才,以及符合我国“国家利益”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都可以直接申请绿卡,不需要在中国有工作和生活记录,一年内可以取得绿卡;在中国投资一百万美元或特定行业创造十个就业岗位以上者,也一样可以直接申请“投资移民”绿卡。
3出台绿卡入籍的“归化”渠道。日本法律上将放弃外国籍而自愿申请本国籍者称为“归化”。在中国获得绿卡并居住三到五年后,应可以自愿申请入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对于长期引进的海外人才不考虑让其入籍。当然,移民入籍者不能担任国家重要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职位。
4为原籍中国而非自愿放弃中国籍者直接发放长期免签证的“侨胞证”。在目前没有双重国籍政策下,我国可以考虑针对各项记录良好、原籍是中国以及海外出生、符合高层次人才认证条件的华裔高端人才,简化签证审批手续,可直接发放永久居留证。对于一般的各项记录良好、原籍是中国、非自愿放弃中国籍的海外留学生、华人,都发放类似于港澳通行证、台胞证的长期免签证的侨胞证。这样既节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本,也有利于引进外才与外资,推动国际人才交流。
5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中国在海外尚有100多万留学生,海外来中国的留学生只有20多万,留学生来往中国赤字严重,相差5倍以上,值得引起重视。对于其中优秀的人才加以吸纳,对于普通留学生则可作为教育创汇的一种方式。
6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吸引机制。打破体制内、体制外限制,具备国际工作经验也可以成为提拔重用的标准,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拔录用人才不限国籍。在日本,索尼公司于2Da5年任命了具有英、美双重国籍的霍华德·斯金格出任董事长;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最初三任全球总裁都找了“洋人”,其董事会成员一半以上是外国籍。
7改革教育制度。应逐步解决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泛行政化的问题,提高本土培养人才的能力,从根本上完善相关的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改良国家整体的环境和土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这个“中国梦”既是对内的,让国民相信有才华之士能够发挥才能,并且通过才华获得成功的梦想,形成尊重、信任、热爱知识与科学的氛围;它也是对外的,一个能让全球人才愿意来中国发展、愿意到中国安家的梦想;一个认为在中国能赚到钱,又愿意把赚到的钱留在中国,把自己在海外赚的钱也带到中国来的梦想。这个“中国梦”不仅仅是获取财富的“中国机会”,也是留下财富和人才的“中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