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有效

2009-12-10潭世芬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文眼文章内容主旨

潭世芬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往往都只是“大概”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可能”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很少对阅读的材料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更有些学生今天文章读了,明天就忘了,如过眼云烟。那么,学生要怎样展开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呢?

学生在刚拿到文章时,应采用“快速浏览,整体把握”的方式。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整体特性决定局部细节的安排,作者每用一词、造一句,写一个细节、用一种手法,都服从于整体表达的需要。快速浏览,整体把握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三必看”:必看标题,必看作者,必看注释。

文章的标题一般都能帮助学生迅速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并对文章的内容做出一定的猜想。而同一作者所写的不同文章,写作习惯和习作风格往往是相似的。作者的名字能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写作习惯和写作风格的联想,使学生未读文就能对文章的一些隐性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文章的注释,有的是关于作者的情况的简要交代,有的是对文章的写作时间、地点的说明,有的是关于文章中出现的比较生僻或者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的注音与释义,有的是关于作者在文章中引用诗词句或用典的出处或者含义的简单注释等。关于作者与写作时间、地点的注释,有的会暗示作者写作时的情思,有的会暗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关于文章内容的注解,有的与文章的主旨有关,有的与对句子文段的理解有关联。仔细阅读文章的注释,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要字斟句酌,而是以浏览的方式扫描文章,准确出击,抓出文章的“一线”“一眼”和“六面”。

一线,指贯穿全文的那条行文线索,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有的以作者游踪为线索,也就是“移步换景”,有的以观察视角的变换为线索,有的以时间向前推移为线索,有的以刻画对象的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情感的细微变化为线索等。线索是文章的骨架,抓住了线索就能迅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一眼,即文章独一无二的“文眼”。散文“形散神聚”,文章的精神聚集最集中的地方便是“文眼”,与文章的主旨紧密相关,一般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文眼”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而在篇中的较少。抓住了文章的“文眼”,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十拿九稳了。

六面,指文章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理,即文章写了什么人,叙述了什么事件,刻画了什么物,描绘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情感,阐明了什么道理。这六个面涵盖了文章内容的方方面面,是初读文章时需要大概了解的,学生可以边读边用笔圈圈点点,作出标记。当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这六个面的,大多数文章只有其中二到四个面,而且主次关系也不一样。

第二遍阅读文章则是精读,是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全面而细致的理解,能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高超的写作技艺。

引导学生精读文章,应要求学生采用地毯式搜索的方式来寻找文章的标志性句(词),兼顾文章首尾。

标志句(词),指文章每一段所出现的具有标示文章内容、结构、主旨作用的句子(词)。主要指在文章中出现的总领句、概括句、过渡句(段)、中心句、观点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句子和有特殊意味的句子。

总领句、概括句、过渡句(段)、中心句、观点句、抒情句、议论句和反复出现的句子,它们是阅读时理清文章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文章的结构、提炼文章的写作主旨的关键,尤其是抒情、议论、重复出现的句子,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有特殊意味的句子(词),主要指文章中出现的修辞句、用典句、引用诗词句、哲理句以及一些有深层含义的句子。这些句子是文章的艺术精华所在,一般与主旨相关,更是作者写作技艺、写作风格的表现,也是阅读理解题考察的重点、难点。找出这些句子之后,一定要重点对待,重点分析理解,若个人解决不了,可以和同学、老师展开探讨,力求透彻明白。只有彻底读懂那些具有特殊意味的句子(词),才是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

兼顾文章首尾。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阅读过程中需要仔细推敲的。散文的开头往往总领下文,明确写作对象,圈定写作范围;结尾往往总结上文,发表观点意见,点明主旨中心,深化文章主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与文章的主旨血脉相连的,应将文章的开头、结尾与文章的其他段落区别对待,将之视为重点中的重点。

精读文章,仔细品味文章的标志性句(词)和首尾段落,能帮助学生全面而细致地理解文章的方方面面。阅读时,第一遍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要做到“三必看”,要抓住文章的“一线”“一眼”“六面”;第二遍精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标志性句(词),如:总领句、概括句、过渡句(段)、中心句、观点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句子和有特殊意味的句子,并兼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浏览所得文章信息,与精读所得文章信息,二者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的关系。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若能做到以上要求,并养成良好的边读边画的阅读习惯,相信一定能够读有所获,按要求长期训练,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将再也不会是“拦路虎”。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分校

猜你喜欢

文眼文章内容主旨
Harry Potter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