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9-12-10蔡兴春
蔡兴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研究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理念意在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建立正确价值观。在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讲究课堂的开放,让学生善想、敢说,讲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此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使学生敢想、敢问和敢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重视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到课堂教学中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可以使学生展开联想。这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要求。如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其中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调动了人的视觉与听觉。这里,作者不仅表现了再现音乐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述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学习这首诗,有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描摹理解不深,但我们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便可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放松的状态中,进行联想、比较,学生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三、有效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创新”思维就会应运而生。活动性策略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辉。活动课的“活”有利于学生思维自由翱翔,是创新机制的极佳形式。认识事物深刻与否,在于思维的深浅程度。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抓本质。只要依据教材,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慢慢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活动性策略有:①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②组织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③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兴趣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各种内容的认知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四、深入探讨“主动发展”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学生被动应付,失去主体意识,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症结。作为教师,应挖掘激发学生成就动机,使他们具有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内心需求;渴望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本领。“主动发展”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了四种课型:1、讲读课。以自读质疑、自行评价反馈为主要方法,把时间还给学生。其教学结构为:(1)激活情趣,自读质疑;(2)提示重点,自悟深思;(3)选点精读,自冶情性;(4)引导总结,自行反馈;(5)延伸课外,自求提高。2、课外阅读课。开展课外自读是提高语文素质、促进主动发展的必经之道。每周至少开设1-2节阅读课,程序如下:(1)出示主题,自选读物;(2)指点读法,自读评点;(3)组织交流,自结自评。3、语文活动课。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演讲,办报、采风与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其程序为:(1)提出要求,自定内容;(2)自编自练,相互合作;(3)交流展示,自行评价。4、写作指导课。运用研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呈现的材料自行研究作文规律,老师不是简单地讲授写作知识,而是让学生自行归纳。其教学过程为:(1)呈现材料,自读深思;(2)寻求规律,自行探究;(3)交流讨论,自行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任务,乐于接受挑战,不断进取,努力实现自我提高的需要。
语文新课标提倡开放式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感受、领悟、吸收、消化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适应现代观念下的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力求教学方法求真、务实、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者单位:海南省昌江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