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2009-12-10李嘉凌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厌学体校

李嘉凌

体校学生既具有同龄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因为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内容等等的特殊情况不同于一般院校学生。一直以来,在社会中都存在着体校学生“重体轻文”,“不会读书”的观点。许多调查也表明“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体校学生辍学的比率一再增高。本文将从体校学生的特点入手,深刻分析体校学生“厌学”的根源,并针对其提出相应对策。

一、体校学生厌学原因初探

1.体校学生好动好玩,无法静心、静坐钻研课本。体校学生较一般孩子而言,好动是最大的特点,在运动场上长大的他们,大多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端坐听课。分心、开小差、小动作等“应运而生”,大大降低了听课效率,跟不上讲课进程,课下又无法静心钻研课本内容,导致知识缺口越来越大、厌学情绪越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2.缺少家长在身边的正确引导,容易分心,偏离学生读书的本位。体校的制度,大多数是需要学生住宿,统一训练,统一管理的。很多体校的孩子,很小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不像一般孩子会在父母关爱和正确引导下生活。他们虽然早熟,却又不能成熟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地自我开导,认清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技能和知识,容易误入歧途,放弃读书的念头。

3.体校的教练、老师,甚至体校学生的家长“重体轻文”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体校学生从小潜意识里就轻视文化教育,甚至觉得文化课只是应付形式而已。大多数人都认为,体校孩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因为不是读书的料才送进体校,体校就是管出体育成绩的。导致,从体校学生的心理、社会中存在的定义,到整个体校教育体制都是围绕体育成绩为主的,文化课从来只是一个“附加值”。必然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和主动性,产生厌学思想。

4.体校的训练强度增加了体校学生身心负担,学习时间减少,学习精力下降。人的精力和能量都是有限的。体校从培养专业运动员的角度出发,体育训练安排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孩子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体”上了。以初三学生为例,据笔者了解,普通中学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7:10早自习,11:40下课,中午14:00上课到18:00,而体校生每天是早6:00训练到7:00,7:30吃饭,8:20上课到11:40,14:30训练到17:00,晚自习做完作业很多学生就想睡觉了。可见,体校生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上都是没法跟普通中学学生比的,导致学习上即使“有心”,也“无力”了。

5.社会就业率低,文凭遭遇现实冷看,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待业毕业生堆积等等,在学生心里产生文凭的贬值的偏颇观点。许多体校学生中,都报有“有好文凭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出点体育成绩,一朝成名”的思想,而轻视文化学习。

二、解决体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革书本教育内容,创新授课方法,营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授课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的学科,培养学生热爱学科是最关键的,兴趣来了,就不存在厌学了。教师应更多、更深地钻研学科,广博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学生才会服气、买账。另外还需要我们改革、改良授课内容和方法。根据体校学生胆大、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机智幽默中保持求知兴趣、思考动力,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氛围中去。比如,可以引入有趣的试验、提问、游戏、表演等,抛砖引玉,再讲解对应知识点,“动静结合”,吸引学生开动大脑,主动享受授课的过程。

2.提高体校生活老师素质,真正能引导学生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由于家长不在身边,生活老师除了安排好体校孩子的生活起居外,还应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最新变化。这需要目前国内的体育院校重视对生活老师的素质要求。要选择德才兼备的,既懂得孩子心理,又具备正确引导孩子的能力的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关爱学生,及时观察到孩子们的变化,并及时辅导、摆正,避免体校孩子误入歧途,迷失方向。

3.转变体校教练、老师、学生家长“重体轻文”的错误观念。第一,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转变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的体校文化教育水平低、体校生只能从“武”不能从“文”的观念,在体校教育这个大环境里重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需要学校认识到“文化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重视起“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文化成绩”不再只是总成绩中的附属地位;第三,需要家长、教师、教练共同认识到“文化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收益,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原则,在看重体育成绩的同时,重视起体校生的文化技能、知识水平,使体校生能在“文体并重”的良性环境里,尽可能地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4.设计科学的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训练课程,使训练和学习达到“劳逸结合”的平衡。既要保证训练的效果,又要尽量不影响学习,那就需要优化我们的学习和训练课程。每天固定一个合理的训练时间外,再在学习中穿插体育训练,把体育训练当成一门课,文化课上累了,体育训练课可以放松神经,提神醒脑,可以使学生精力充沛地参加下一堂文化课。

5.强调教练的引导作用。体校教练在大多数体校生心中都有着极其高大的形象。要利用学生对教练的依赖和崇拜,发挥教练的“偶像魅力”,通过教练来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鼓励和促进学生热爱学习,争取好成绩。但是这需要体校教练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地认识到“文体并重”的意义。

6.用一些成功的体育运动员在求学路上所做的努力及得到成果的例子激励体校学生奋进。现在越来越多成功的体育运动员在离开体育场后,第一选择要走的路就是求学路。很多人都因为求学的成功,在社会另外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积极的有影响力的例子播放出来,鼓舞、教育体校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不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求适应社会需要,找到自我的价值,让学生看到很多优秀的运动员甚至比一般的学生更能吃苦,学习成绩更优异。

总之,体校学生有着明显的性格特征,虽然好动好玩,但是他们大多数比一般学生更能吃苦耐劳,要正确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消除“厌学”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和配合,多管齐下,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另外,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尊重他们,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给他们创造一个科学、合理、优良的学习环境,让每个体校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富荣.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A].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8(2)

2.谷红.创设语文环境培养学习兴趣[A].少年体育训练,2007(6)

作者单位: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厌学体校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正确引导 消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