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化难 拓展延伸
2009-12-10孙明川
孙明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声、形、画融为一体,使教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及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
一、以情激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我在上《石头书》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出现一块光秃秃的石头,然后围绕课题质疑:“石头怎么能做书呢?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刨根问底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又如,我在教《拉萨的天空》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开始以配乐朗读导入课题,让学生对拉萨天空的湛蓝、透明,先有一个浅层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讲解分别出示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明、纯净、明洁、蓝晶晶”,使学生对拉萨的天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也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加深了课文词句的理解;最后用形声并茂的投影片强化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像圣地的窗帘,这一总论的整体认识。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二、化难为易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雾凇》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文章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色。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这样一幅优美自然画面,对住在南方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学生不能观察到,也没有这样的表象,因而在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中受到影响,这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的光盘形象的影像,先出现雾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然后突出“冬季松花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雾气涌向两岸,笼罩长堤,淹没树木,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雾凇的奇观就是这样奇特壮美。利用课件的功能,让学生欣赏屏幕上雾凇的美景,同时利用幻灯片“动画方案”的效果,很快出现古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很快就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南方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进一步体味雾凇的奇特壮美,把学生的感情引向高潮,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地方有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自然现象景观。又如:《九寨沟》是篇阅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风光,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几处景观(雪峰、湖泊、瀑布),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九寨沟》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九寨沟》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热爱九寨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感情。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三、陶冶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军神》一课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教师放一段录像:当看到刘伯承不仅忍受剧痛,而且一直在数刀数,沃克医生赞扬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四、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夕阳真美》记叙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夕阳西下时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可用连环放映的幻灯片改变夕阳的颜色和亮度;让学生感受夕阳的美,展示了夕阳下山的过程,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五、课外延伸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我在播放北大荒的风貌特点后,再带着学生去观看家乡的景色的图片,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北大荒”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延伸了课堂。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效果是明显的,这是今后广大语文教师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计算机网络》Andrew S.Tranenbau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3.刘成春主编.《教育技术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高邮市汤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