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养成 感受乐趣
2009-12-10周玉梅
周玉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学生驾驭语言运用文字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实施阅读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下列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从低年级阅读目标上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喜欢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能够阅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是学生走进阅读的根本。
二、把握心理,激活读之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常常采取下列做法:
1.故事引趣。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学生的阅读基本能力不足,我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生。2.留疑激趣。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3.表演生趣。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变枯燥阅读为动态阅读,学生活动参与中,阅读的兴趣逐渐高涨。
三、内外结合,感受读之乐
课内阅读只能引导促进,课外阅读才是学生展示其自主、个性的天地。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们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班级的书香气息。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四、搭建平台,展示读之喜
随着孩子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通过读摘抄、评价文章等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书籍,这样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最后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是摘录、绘画、评价等,教师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之喜。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用兴趣引路,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魅力,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