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时效性之知己知彼
2009-12-10廖琼
廖 琼
每当我上完一节课,我都会静心总结在我的这节课中,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在我这儿学到了什么。有时自己滔滔不绝地上一节自己认为知识点丰富的课下来,通过作业检查发现,学生对我讲的内容掌握得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课堂时效性已经成为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什么是课堂时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时效性,我认为课前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了解教材,明确目标,做到“知己”
教学生先要知道自己要教的是什么。教材就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吃透教材钻研教材是高效课堂之本。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与文本对话,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其次,了解学生,明确教法,做到“知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想要提高课堂时效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年龄段的每个孩子又有不同的特点。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备课的时候少想怎样教,多想一想学生怎样学感兴趣,怎样学学得快,效率高。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课前预习和预习反馈中,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我们在教学开始,一般都要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让学生提出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并把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转化为教学的兴趣点、兴奋点;同时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原始状况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性;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不了解学生,就难以因材施教、顺学而导,就容易陷入“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分析学生、“吃透”学生又是备课的难点,我们要知难而进、知难而上、知人善教。
总之,正如兵法中所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课堂教学如能知己知彼,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