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现象引发的思考
2009-12-10裴祥松
裴祥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国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是说,基础教育就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几年,时间虽短,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素质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思索。我们的教育在学习先进国家的同时,也在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但在教学的行进过程中,我总感觉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对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走向,已转化成围绕本质与现象的教学。我们的教育,一开始就讲解本质的东西,当学生问一些现象时,我们说是肤浅的东西,代表的是无知,无须理会;而先进国家的教育,一开始在现象中观察,发问,小结,当他们触及本质的时候,就给他们最易懂的解释。
一、有关“红绿灯”现象
我们的教育,教育评价的主体似乎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学校对教师课堂的肯定不是学习的具体情况,而是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情况,也就是课堂纪律。行政领导工作很忙,偶尔视察一下,第一感觉就是纪律,不管教师此时的教学内容是什么。万一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那老师心中最先是寒战,心想又被看见了,教学思路迅速打乱。因此,教师“管好”学生才是第一规则,学生“怕”老师是天经地义,尤其是班主任。长此以往,不管是上课下课,看见老师就心慌。慢慢的,心中有了一道阴影。在下课的时候,在和同学玩游戏的时候,在玩得最高兴的时候,突然看见了老师,赶紧收敛,装作“乖乖孩”。尤其学习不好、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更是如此。于是,长大后,看见“红绿灯”视而不见,看见交警心打颤。教育要教师引导学生,红色代表停,绿色代表行,教育学生这是规则,不然就会引起交通堵塞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教学生注意情况,不要让警察看见,不然会罚款的。
二、有关“精”学生现象
素质教育的一层意思是全面发展,另一层意思是专业发展。一个学生可能各方面都还好,但不太专,这就需要全面发展,培养各种能力;一个学生可能什么都很差劲,但在某一方面却非常突出,这就需要专业发展,培养骨干人才。我们的教育似乎不是这样的理解,我们表面上在全面发展,但仍然唯“智育第一”。在思维的深处,处理的方法还是教条地以“聪明”评定。有一次,一个学生调皮被罚站。一会儿,校长来了,找老师有点事,学生立马坐了下去,校长走了,学生又站起来了,老师发怒了:“你刚才为什么坐了下去?”学生回答:“老师,我看见校长来了,校长看见你叫学生站着,一定会批评你的,所以我坐了下来。”我们的学生如此“精明”,实在是不敢想象,慢慢的,长大了以后,学会了这样和别人讲话,尤其是上层领导。我们社会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我们的教育应该多一些本本的、自然的、原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不如以学生的天真为本,各尽所能地培养。
三、有关“干部轮流制”现象
我们的教育,似乎脱离了自己的本位,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逐渐在“官商”社会环境中摇摆。社会既然给了教育独特的地位,也应该给它更多的空间。教育部门既然是社会中一个独立的部门,就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准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现在的一些学校,已经成了社会权力和金钱角逐的战场。一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如贵族学校,汇集着各路“精英”的下一代。有的有钱,有的有权,由于是高收费,学校不得不敬畏三分,家长们谁都不服弱,谁都不好惹。成绩方面有压力这很正常,但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就难办了,相互不好协调,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不一样。学生之间要有管理啊!怎么办?那就只好轮流了,于是就有了“干部轮流制”。有的学生确实不错,但有的学生他自己都管不好自己,他自己的行为都是全班最差的,他能管谁?谁服他?但如果不这样,他们的父母就不高兴了,我们在单位是个大领导,我有“基因遗传”。另一家长又找来了,他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哪都差,学习差,行为差,凭什么他管我的孩子?扩大到社会上,不内行就用套话总结,非专业的管专业的,找不到根源,也就没有对应的解决措施。他是领导,没办法,只有他说了算。请问中央领导的位子见过轮流吗?你当一天主席,我当一天总理,这像话吗?真正的管理,不管你是怎样的人,首先要有管理方面的天赋与才能,然后再竞争,从竞争的得票中决出。这是最原始、最公平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是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毕竟大人总是从本质着手。于是我们的教育就从本质开始,越学越深,忘记现象的存在。看见“红绿灯”,就想到交警是否存在,而忘却了它是代表规则的符号;看见一个人,只想到该如何和他说话,而忘却了他是男是女还是老人小孩;有了“干部”二字,只想到权力,而忘却了他自己姓什么。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育才寄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