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2009-12-10朱剑峰
朱剑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因此,我对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习引入要有趣
综合性学习活动前,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说说我的家乡”中,我带领学生去欣赏城东新区,去参观商品大世界,去郊外田野呼吸新鲜空气,去感受南华工业区的变化等,这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融入实践活动中。
二、学习目标要全面
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又要重视学生搜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开展“寻找春天”的系列活动,其活动目标就定在:(1)要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词、歌文、图片、音像等信息。(2)组织学生到户外活动,并拍摄照片。(3)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整合相类似的内容。(4)汇总全部有关春天的资料,让学生读背或保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目标,丰富了学生有关春天的语言积累,培养了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学习主题要明确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没有具体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绝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课程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并在一个确定的主题统帅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富有成效。如在“走进三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其主题为“三国知识”,设计的内容都围绕此进行。其具体内容如下:(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导读。(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4)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这样的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悟的能力。
四、学习形式要灵活
1.游戏。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了《中岳嵩山》、《迷人的张家界》、《草原》等精美的课文后,让学生设计小导游的游戏,请学生当导游,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点介绍给大家。
2.表演。学生很愿意模仿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空白处、浓缩处,拓展想象。
3.竞赛。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语文竞赛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语文。
4.讲故事。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它可以训练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如举行故事比赛、语言故事新编等,使学生受到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另外,还有综合型、演讲型、讨论型、阅读型等活动形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喜好、课文涉及的内容挑选合适的形式展开活动。
五、学习过程要实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偏重老师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则“君子动口不动手”,因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直得不到锻炼。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发展,通过看、听、说、议、诵、赞、辩、画、拼、摆等多种形式,在做中学,做中悟,使语文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真正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摆脱课堂教学呆板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通过语文实践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明白如何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点拨、咨询、协调和帮助,学生始终应当是主体,要全员参与,自己选择内容、形式、设计、组织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遵循“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指导下实践”的原则。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才会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真正意义上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权县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