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信 才有了美妙的歌声
2009-12-10刘英侠
刘英侠
居里夫人曾说“我们应有恒心,更要有自信心”。自信催人奋进,它是激励的始点,是产生行为的根源,是理想航船乘风破浪的“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习音乐,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外,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能让学生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唱歌时的自信心。
一、感受音乐,培养信心
音乐能够闪烁诱人的魅力,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受到其中的“乐”,才能动于情,真正的爱上音乐,喜欢唱歌。
1.养成习惯,注重声音。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瞬间即失,这就要求学生学习音乐要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每节课,首先我自己做到认真细致,并要求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深入细致地把握好歌曲的情感、风格;做到丝丝入扣,并时时赞赏、表扬那些音乐学习中的“有心人”。
2.创设情景、引导参与。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如果缺乏感情投入,即使教师有过硬的演唱、演奏基本技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
其次,教师要“以言动情”。任何作品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传播给学生的。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当教师用生动的、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解时,就能把作品解释得引人入胜;当教师用动听、悦耳的语言进行歌唱时,必定“字正腔圆”,使学生动之以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再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才会有自信的歌唱。
1.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其实每位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望都很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2.因人施教,合作成功。
唱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做最佳选择和综合运用。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我们知道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来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腼腆害羞、性格怯懦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我们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同伴互助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感染。
三、爱心鼓励,增强信心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一向以谦逊为美德,孩子有点成绩也认为是本来就应该做到的,而很少赞扬孩子是自己钻
研的成果。时间久了,就会磨灭掉一部分自信心,如果又遭失败,再抹掉一部分自信心,久而久之,落得听之任之,完全丧失了自信心。应该让学生深深领悟一点“每个人都有一个闪亮点”。所以我们应该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
1.营造氛围,增强情感。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激励者,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朋友。而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进步,报以肯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恰当鼓励,增强信心。
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不断鼓励。我的每一节音乐课、每一次排练,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走到他面前,向他点头微笑、或目光接触给予一个微笑、或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肩、头,就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增强自信心。
如果我们更多地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他们,把最深的关怀留给他们,把无私的爱留给他们,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有了自信便有了美妙的歌声。
作者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育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