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自能量化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09-12-10柳林华范青华
柳林华 范青华
在一次批阅学生周记时,一名学生周记上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她写道:“今天肯定是个例外,所有今天有课的老师都布置了作业。作业实在太多了,压得我们气都喘不过来,连上厕所都得跑着去,有几个同学为了赶作业,连晚饭都顾不上吃。老师,您能不能和其他几位老师商量商量,每天布置作业的时候协商一下。”的确,老师布置作业缺乏计划性,会给学生带来很大麻烦,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可是该怎么改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魏书生老师提出的“定量作业”是个好办法。于是,我将“作业定量,内容自选”的做法引入我班,学生也很喜欢。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1.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缺,不知该做什么作业,更不知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作业乱做一气;2.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做作业管“量”不管“质”,什么内容省事就做什么。就这样改下去,肯定不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看来,“作业定量,内容自选”的做法只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作业改革,仅有“定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引导学生“自能”。
经过思考,与学生讨论、摸索,2003年秋,我开始尝试在一个基础极差的班级开展“自能量化作业”实验。第二年升学考试,这个班竟取得了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排第二的好成绩。初次成功更坚定了我进行作业改革的信心。从这以后,我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步即先引导学生确定作业量。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学生经计算确定每天语文一科作业时间约为30分钟,学生书写速度一般约在每分钟25至60字之间。考虑到作业的书写质量及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们同意以每分钟20字的速度来确定每天的作业量,即每天600字。作业定量,便于学生计划。实验表明,不少上小学时就有拖拉作业习惯的学生不仅作业能完成,而且有时还能超前,自然语文水平也提高了。
第二步是确定作业的内容。这是最重要的工作。教师与学生一起学课程标准,对着课程目标整理教材、期末水平测试题、中考题,共同商定作业内容。作业内容每学年会因教材、考试内容的变化及学生要求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下面是笔者2007至2008学年与学生共同拟定的作业内容,共十条:
一、生字词(音、形、义)每天至少十个;
二、文学常识一天一条;
三、课后练习一天一题;
四、抄课文一段(首)(背诵文段及经典段);
五、文言字词一天五个、翻译句子一句;
六、阅读分析文章一篇(段);
七、仿写课文中的妙句美段;
八、对雅词(文言字词)妙句美段及语文知识进行归类;
九、对文章做出自己的评价;
十、写自己喜欢写的文字,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这十条内容中,前九条为学生提出后归纳整理而成,第十条是教师提出的,以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就是要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总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确定作业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整体观和主体意识,其好处难以尽说。
第三步是给作业内容划分层次,明确作业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各方面差异较大,针对这一实际,有人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在作业上也因此提出了“弹性作业”。为了便于学生选择,通常将作业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至五项为第一层次,侧重于基础知识,主要为C、D级学生选用;六至八项为第二层次,侧重于基本技能,主要为B、C级学生选用;九、十项为第三层次,侧重于挖掘学生潜能,主要用于要求A级生。作业要求一般有六条:
一、作业量为一天600字;
二、字迹工整,做作业的同时练字;
三、知识归类以假日进行为宜;
四、阅读分析要有重点,有自己的观点;
五、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内容;
六、作业不宜简单重复,鼓励进行创新作业。
几年的探索,我感到“自能量化作业”实验之所以能起到成效,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指导性。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什么、怎么学,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学习语文的整体观念。2.计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3.民主性(区别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及需求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学情的具体内容。4.开放性。作业内容及要求应符合“大语文”的理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能量化作业”尽管在内容及形式上还需要不断探索,但无疑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能量化作业”对学生是挑战,对教师更是挑战,指导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批改不同的作业,都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更大的挑战则体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等方面。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官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