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教师评价及评价多元策略

2009-12-10潘加磊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评价学校工作

潘加磊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工作成效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要地说明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新理念,但不够具体、明晰,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探讨。

一、评价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主要目的。这种教师评价体系与其基本理论假设是分不开的:一是现行教育中存在低效的教学和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二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要使这些不合格的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质量提高到预期水平,主要依靠实施奖惩和施加外部压力;三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实现外部组织目标比满足教师个人内在需求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强化评价,否则会降低教学质量。

这种教师评价体系尽管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缺陷。首先,引导教师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难以促使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使教师无暇顾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教学方法的改进,无力开展真正的教学科研。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实施同事之间的评价,提高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交流渠道,注重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的功能:强调展示成就与改进激励

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功能主要是鉴定分等,奖优罚劣。它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特别是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业绩。这种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的期望。这种教师评价常把学校视为一个“机械性组织”,把教师看成是机器的一个配件,认为教师只能服从管理人员的权力,按照管理人员的命令、指使干活。第二,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教师评价结果往往作为领导决定教师是否解聘、降级、待岗或晋级、加薪等的依据。

应当说,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分等、奖优罚劣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只能引起少数教师的共鸣和响应,而不是自下而上的,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共鸣和响应。一般而言,发挥教师评价的这种功能只适用于“任务式的管理”,领导只关注教育质量,不关心教师,依靠职权控制教师,集中力量争取达到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其次,这种教师评价还可能引发教师间的激烈竞争,竞争过于激烈将不利于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团结与协作,也不利于学校中民主气氛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第三,这种教师评价还可能引发一些教师的逆反心理,反正只有少数教师获得奖励或晋级,自己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足够了。第四,由于在这种教师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者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评价者难免产生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或以挑剔的眼光对待被评教师,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活动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与领导间的隔阂。

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首先要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发现和发展教师的特长,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其次,要为教师改进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评价者应把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评价准则中,并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和操作化。第三,提供教师改进工作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四,帮助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引导教师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教师评价看成是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把学校视为一个有机性组织,重视人的因素,把人看作有进取性的人,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组织的目标。

三、评价策略:注重质性评价,评价走向多元

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考核、静态终结性的评价方法。量化考核是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数量化的处理,以数据的形式对教师工作状况做出评价结论。随着教师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评价教师工作状况表现出僵化、简单和表面化的缺陷,把教师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单化为一组组指标,导致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同时,目前的这种教师评价也是一种静态终结性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方案实施时,教师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有可能表现失常,因而难以代表教师的真实水平。目前又缺乏与之相应的诊断、矫正机制,故这种静态性终结性的教师评价难以保证得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结论。

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通过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开展教师评价活动,要求教师学会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记录有关事件以及建立自我剖析档案,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与合作,最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

目前,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评价的环境,但我们可以在学校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有所作为,营造出比较具有人文色彩的、适应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评价方式逐渐走向多元。

考虑到目前有关部门评定标准的统一性或局限性,校内的评价机制应该相对务实与多元。我校从五个角度建构辅助性评价机制。

1.从师德方面进行评价。师德问题比较复杂,我校拟从学生评教师、同行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学校领导评教师4个途径,采用调查问卷、个别访问等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评定。每学年评一次,教师中至少有1/3的人能评上“师德先进”,其中比较突出的将被评为“师德标兵”。

2.从教科研方面进行评价。我校虽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但只要求教师中的一部分优秀者参与课题的研究,其他人员只要求进行专题性研究或反思性研究。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性举措。

3.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被各级教师评价制度关注。

4.从班主任工作方面进行评价。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水平的标志。班主任工作的评定途径拟从学生评、家长评、同行评、任课教师评、学校领导评5个途径进行,以各占1/5的权重相对量化测算。

5.从教育教学成果的角度进行评价。所谓“成果”是指未被学校以上认可的成果。拟由教师对照学校规定的范围自己申报,先由教研组和年级组进行预审,再推荐到校级评定。学校成立由校长室牵头的评定小组,对成果逐项审查后予以确认。

以上5个方面都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由各个部门严肃执行并接受教师的监督,以体现真正的民主、公开、公正。只要评价方案是民主产生的,评价的过程是公正、透明的,这种评价策略实施后形成的氛围,必定会有效地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努力,多元评价体系必定会促进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的提升。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实施教师自己、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使评价对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同时评价对象教师要端正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改进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人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良好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

猜你喜欢

评价学校工作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选工作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