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2009-12-10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文本语言

沈 丽

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语言学习参与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学习活动与课堂外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内化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学习中更好地

理解感知英语知识和技能。

一、拓展延伸教材文本,使课堂活动“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跳出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但倡导跳出文本并非不要文本,而必先是基于文本。它要求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以教材为框架,以学生面临的实际为内容,以教室为舞台,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去构建对英语的理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口说话、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全身心地感悟学习和创造生活。另外,通过文本内容来外化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取得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既理解又难忘的经验,它为新知识的输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二、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提高学生语言交流活动的信心

学生的亲身体验就是体验文本角色,而体验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演一演”。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不仅将“演”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且还提倡将其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笔者经过近两年的课堂表演实践探索认为:每节课前给学生五分钟用英语表演各式对话、课本剧或短剧,不仅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辅助手段,而且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语言交际为中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和表演短剧,并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以强化学习的效果。

教师可依据现实生活确定课堂教学表演的素材。例如,忘记英语作业,用打电话的形式向同学打听;一位同学丢了钱包,然后向警察求助,最后找到了钱包。可以说,只要我们用心,任何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表演的内容。成功的英语剧表演既要求“演员”尽力地演,也要求“观众”用心地看。只有这样,“演员”才能演得投入,“观众”才能观有所得,达到以表演促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习活动多元化发展

现代英语教学认为:“以活动促语言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完成英语语言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活动”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主体是凸现的,个性是明显的,创新是勃发的。因此,教师应用“教学与生活统一”的观点重新审视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坚持把“动”引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体验语言学习成功的愉悦。

笔者认为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技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并自信地参与语言活动,从而使其初学英语的好奇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妨运用如下教学活动:

(1)教师可以将所教的语言融入学生熟悉的旋律,让学生唱出来。如在学习一些表示动词性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英文歌曲旋律进行学唱,让学生一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歌词并演唱。

(2)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chant,让学生吟诵。如在教学交通工具与个国籍时,教师可以用chant的形式把本课的两个重点(交通工具与三个国籍的形容词形式)编成这样的chant:

Bus, bus, an English bus.

Bike, bike, a Chinese bike.

Jeep, jeep, a Japanese jeep.

Car, car, an English car.

(3)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涉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表现形态),组织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赛。如在学完Ann's Birthday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辩论:“Is it necessary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思路大开,展开辩论,并提出许多代替生日Party的好办法。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就蕴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生活化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活动,不仅能使我们的课堂更为愉快和民主,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文本语言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