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学校
2009-12-10阮铮
阮 铮
走在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路上,如身边有一个知心同伴,那才叫称心如意。我和闵遥就是这样,他读初三,我读初一,因为比邻而居,我们上学、放学便极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在路上,我们无所不谈。校长戴了个怪怪的领结啦,英语老师生了龙凤胎啦……这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似乎路边的树也和我们一起格格地笑。二十多分钟的路不知不觉地就走完了,比乘两站公交车回家快活多了。
在路上,我们会异想天开。我们都想当解放军,都对常规战不感兴趣,都想发明一种新式武器克敌制胜。例如:具有造价低廉、隐蔽性强的“水下航空母舰”,只有40公斤重可以折叠起来扛在肩上的“超轻型战斗机”,喷气发动机装在机翼里面、雷达无法发现的“隐身飞机”,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的“光子火箭”,还有无人潜艇、太阳能飞机……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我们用智能保卫祖国,谁敢侵犯我们算他倒了大霉。
在路上,我们也会做出一些挺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曾陪伴过一位年近七旬外地来沪的老太太找到他儿子所在的工地。我们曾根据八岁女孩提供的号码,打电话叫她走散的妈妈来八佰伴门口接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曾帮助一位司机推车。她的发动机熄了火,天又下着大雨,她高声大叫:只要帮她把车推到修车铺,她愿出一百元奖金。我和闵遥自告奋勇,我们把书包放进后备箱,一鼓作气将车推了三里路到了修车铺,但我们谢绝了她的奖金。女司机连声道谢,还夸我们助人为乐……
在路上,我们还增长了见识。我们看到过在马铃薯外面包一层泥的假冒皮蛋,看到过用稻草丝冒充烟丝的假“中华”,还看到过医托、古董托……
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路是“我俩的学校”,单程二十分钟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两年下来,日积月累,我们互补的知识就相当可观。巴金老人说:友谊在生活中就像一盏明灯,使我们的生活有了绚丽的色彩。我想,这句话用在我和闵遥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我俩在“路上的学校”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